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目的 | 第9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高校思政课正当性问题的提出 | 第15-25页 |
1.1 高校思政课概述 | 第15-18页 |
1.1.1 高校思政课的内涵 | 第15-16页 |
1.1.2 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历史演进 | 第16-17页 |
1.1.3 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的构成 | 第17-18页 |
1.2 高校思政课“正当性”的基本视野和维度 | 第18-20页 |
1.2.1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思政课具有不可或缺性 | 第18-19页 |
1.2.2 从人和社会的需求来看,思政课具有价值性 | 第19-20页 |
1.2.3 思政课的正当性取决于其社会认同性 | 第20页 |
1.3 加强高校思政课正当性研究的时代价值 | 第20-25页 |
1.3.1 为高校思政课存在提供合理性依据 | 第20-21页 |
1.3.2 有助于强化思政课的权威性和实效性 | 第21-22页 |
1.3.3 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和学科自信 | 第22-23页 |
1.3.4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认同程度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对质疑高校思政课正当性几种错误观点的剖析 | 第25-37页 |
2.1 几种错误观点及其表现 | 第25-28页 |
2.1.1 “思政课取消论” | 第25-26页 |
2.1.2 “思政课非意识形态化” | 第26-27页 |
2.1.3 “思政课自由选择论” | 第27-28页 |
2.2 几种错误观点的危害 | 第28-32页 |
2.2.1 对高校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危害 | 第28-30页 |
2.2.2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危害 | 第30-31页 |
2.2.3 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危害 | 第31-32页 |
2.3 几种错误观点产生的原因 | 第32-37页 |
2.3.1 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 第32-33页 |
2.3.2 西方文化的侵袭 | 第33-34页 |
2.3.3 教学实效性有待提升 | 第34-35页 |
2.3.4 学生认同感有待加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重塑高校思政课正当性的对策 | 第37-55页 |
3.1 以教学的实效性重建正当性 | 第37-40页 |
3.1.1 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 | 第37-39页 |
3.1.2 契合社会动态需求 | 第39页 |
3.1.3 关照大学生个体的生存意义 | 第39-40页 |
3.2 以政府指导的权威性维护正当性 | 第40-43页 |
3.2.1 从党和政府长治久安的高度认识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 | 第40-41页 |
3.2.2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地位 | 第41-42页 |
3.2.3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力 | 第42-43页 |
3.3 以学科建设夯实正当性 | 第43-47页 |
3.3.1 强化学科支撑作用 | 第44-45页 |
3.3.2 发挥学科引领作用 | 第45-46页 |
3.3.3 加强学科建设 | 第46-47页 |
3.4 借鉴外国成功经验助推正当性 | 第47-55页 |
3.4.1 政府高度重视高校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 | 第47-48页 |
3.4.2 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 | 第48-51页 |
3.4.3 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