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页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第19-21页
        1.4.1 研究创新点第19页
        1.4.2 研究不足第19-21页
第2章 研究进展与基础理论第21-39页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33页
        2.1.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第21-28页
        2.1.2 生态用地相关研究第28-32页
        2.1.3 研究评述与总结第32-33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33-39页
        2.2.1 人地协调理论第33-34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4页
        2.2.3 有限理性理论第34-36页
        2.2.4 生态平衡与物质循环第36-39页
第3章 生态优先理念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第39-49页
    3.1 生态优先理念与生态用地第39-44页
        3.1.1 生态优先理念的内涵与发展第39-41页
        3.1.2 生态用地的概念与分类第41-44页
    3.2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第44-45页
        3.2.1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第44页
        3.2.2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第44-45页
    3.3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中生态优先理念的引入第45-49页
        3.3.1 生态优先理念的引入第45-46页
        3.3.2 生态优先理念下的结构优化思路第46-49页
第4章 基于碳氧平衡法的生态用地供需测算第49-65页
    4.1 碳氧平衡法的引入及应用现状第49-51页
        4.1.1 碳氧平衡法的引入第49-50页
        4.1.2 碳氧平衡法的应用现状第50-51页
    4.2 计算方法第51-57页
        4.2.1 区域人类活动释碳耗氧量计算第51-53页
        4.2.2 区域生态用地固碳释氧量计算第53-57页
    4.3 碳氧平衡法的应用实证第57-65页
        4.3.1 南通市概况第57-59页
        4.3.2 南通市人类活动释碳耗氧量计算第59-60页
        4.3.3 南通市生态用地固碳释氧量计算第60-61页
        4.3.4 南通市生态用地供需比较分析第61-65页
第5章 基于模型法的生态用地供给目标设置第65-79页
    5.1 基于线性模型的化石能源消费量预测第65-71页
        5.1.1 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预测第65-69页
        5.1.2 化石能源消费结构预测第69-71页
    5.2 基于对数模型的水泥产量预测第71-75页
        5.2.1 水泥生产消费关系分析第71-73页
        5.2.2 水泥产量预测第73-75页
    5.3 人口预测第75-76页
    5.4 目标年生态用地供给设置第76-79页
        5.4.1 目标年生态用地需求计算第76-77页
        5.4.2 目标年生态用地供给设置第77-79页
第6章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第79-99页
    6.1 南通市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第79-84页
        6.1.1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第79-81页
        6.1.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第81-83页
        6.1.3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83-84页
    6.2 南通市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第84-99页
        6.2.1 模型构建思路第84页
        6.2.2 优化模型选择第84-85页
        6.2.3 决策变量设置第85-86页
        6.2.4 约束条件设置第86-89页
        6.2.5 目标函数的建立第89-92页
        6.2.6 优化方案求解第92-93页
        6.2.7 优化结果分析第93-9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9-101页
    7.1 研究结论第99页
    7.2 研究展望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预算透明度的路径--基于完善预算监督的视角
下一篇:酱香风鸭强化高温风干工艺优化及其对脂质分解氧化和风味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