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1.1 选题背景分析 | 第8-12页 |
1.1.1 学习型组织概念的提出 | 第8-9页 |
1.1.2 学习型组织从构想上升为理论 | 第9-10页 |
1.1.3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内外的传播 | 第10-12页 |
1.2 班级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学习型组织概念的界定 | 第17-23页 |
2.1 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 第17-20页 |
2.1.1 自我超越——挑战和超越心中的愿景 | 第18页 |
2.1.2 改善心智模式——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 | 第18-19页 |
2.1.3 建立共同愿景——打造生命共同体 | 第19页 |
2.1.4 团队学习——激发团体智慧,提升团体力 | 第19-20页 |
2.1.5 系统思考——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 第20页 |
2.2 学习型组织的主要特点 | 第20-21页 |
2.3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学习"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3.1 "学"与"习"的广泛含义 | 第21-22页 |
2.3.2 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与传统意义上说的"学习"的区别 | 第22-23页 |
3. 班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可行性、面临的问题 | 第23-29页 |
3.1 班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3.1.1 班级管理体制僵化 | 第23页 |
3.1.2 班级学习方式单一化和考试评价竞争化 | 第23页 |
3.1.3 大学生学习观念定位不准确,普遍缺乏创新精神 | 第23-24页 |
3.2 班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3.2.1 班级满足学习型组织建立的基本条件 | 第24页 |
3.2.2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相通之处 | 第24-27页 |
3.3 班级建立学习型组织面临的问题 | 第27-29页 |
3.3.1 "90后"大学生特点及建立学习型班级的困难及瓶颈 | 第27-28页 |
3.3.2 高校传统班级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 第28-29页 |
3.3.3 高校普遍存在对学习型组织理论缺乏认识和掌握 | 第29页 |
4.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 第29-43页 |
4.1 班级学习型组织建立和形成的基本思路 | 第29-32页 |
4.1.1 学习型班级的含义 | 第29-30页 |
4.1.2 学习型班级的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4.1.3 班级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思路 | 第31-32页 |
4.2 班级学习型组织建立的主要策略 | 第32-39页 |
4.2.1 培养具有学习型组织理论素养的班主任 | 第32-33页 |
4.2.2 形成共同愿景,引领班级成长 | 第33-34页 |
4.2.3 在团队中进行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创新学习 | 第34-35页 |
4.2.4 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协调共同发展 | 第35-36页 |
4.2.5 促进自我超越,激发班级建设的内在动力 | 第36-38页 |
4.2.6 改善心智模式,倡导系统思考 | 第38页 |
4.2.7 拓宽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成果,提升班级智慧 | 第38-39页 |
4.3 建立班级学习型组织的具体实践内容 | 第39-41页 |
4.4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评析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A | 第48-50页 |
附录B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