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1.1.1 SAR 简介 | 第12页 |
1.1.2 InSAR 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1.2 SAR 卫星简介 | 第14-16页 |
1.3 TERRASAR-X 数据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雷达干涉测量基本原理及 TERRASAR-X 卫星简介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INSAR 基本原理 | 第21-28页 |
2.2.1 InSAR 生成 DEM 原理 | 第21-23页 |
2.2.2 InSAR 生成 DEM 流程 | 第23-26页 |
2.2.3 InSAR 形变监测原理 | 第26-28页 |
2.3 TERRASAR-X 卫星简介 | 第28-33页 |
2.3.1 系统设计 | 第29页 |
2.3.2 系统基本参数 | 第29-30页 |
2.3.3 系统成像模式 | 第30页 |
2.3.4 数据产品类型 | 第30-31页 |
2.3.5 TerraSAR-X/TanDEM-X | 第31-32页 |
2.3.6 TerraSAR-X 影像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基于 TERRASAR-X 的高分辨率 DEM 建立 | 第34-66页 |
3.1 INSAR 获取 DEM 的误差分析 | 第34-38页 |
3.1.1 配准误差 | 第34-35页 |
3.1.2 卫星轨道误差 | 第35页 |
3.1.3 大气折射延迟误差 | 第35-36页 |
3.1.4 失相干误差 | 第36-37页 |
3.1.5 相位噪声 | 第37页 |
3.1.6 相位解缠误差 | 第37页 |
3.1.7 地理编码误差 | 第37-38页 |
3.2 常规 INSAR DEM 重建技术在高分辨率数据处理中的局限性 | 第38-41页 |
3.2.1 局限性分析 | 第38页 |
3.2.2 几种主要误差分析 | 第38-41页 |
3.3 高分辨率 TERRASAR-X DEM 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 第41-55页 |
3.3.1 基于地面控制点(GCP)的基线精化 | 第41-42页 |
3.3.2 形变相位影响去除 | 第42-44页 |
3.3.3 相位解缠误差改正 | 第44-46页 |
3.3.4 随机误差减弱 | 第46-55页 |
3.4 INSAR DEM 插值方法 | 第55-59页 |
3.4.1 InSAR DEM 插值原理 | 第56-57页 |
3.4.2 改进的 InSAR DEM 插值方法 | 第57页 |
3.4.3 插值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3.5 基于 CR 和 GPS 的高程绝对定标 | 第59-62页 |
3.6 实验区概况及实验数据情况 | 第62-64页 |
3.6.1 实验区概况 | 第62页 |
3.6.2 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 第62-64页 |
3.7 高程精度评定 | 第64-6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TERRASAR-X DEM 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 第66-76页 |
4.1 引言 | 第66页 |
4.2 形变监测中的外部 DEM 误差 | 第66-68页 |
4.3 可用于 INSAR 形变监测的 DEM 数据 | 第68-73页 |
4.3.1 SRTM DEM | 第68-69页 |
4.3.2 ASTER GDEM | 第69-71页 |
4.3.3 DEM 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4.4 TERRASAR-X DEM 用于 INSAR 形变监测 | 第73-74页 |
4.4.1 研究区(西安市)地面沉降概况 | 第73页 |
4.4.2 TerraSAR-X DEM 用于 InSAR 形变监测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基于 TERRASAR-X 数据的高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 | 第76-97页 |
5.1 引言 | 第76页 |
5.2 PS 技术原理、数据处理流程及其关键技术 | 第76-81页 |
5.2.1 PS 技术原理 | 第76-78页 |
5.2.2 PS 技术数据处理流程及关键技术 | 第78-81页 |
5.3 小基线集技术原理、数据处理流程 | 第81-84页 |
5.3.1 SBAS 技术原理 | 第81-83页 |
5.3.2 SBAS 技术数据处理流程 | 第83-84页 |
5.4 高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应用 | 第84-85页 |
5.4.1 断裂的定位与形变监测 | 第84页 |
5.4.2 临汾运城盆地形变监测 | 第84-85页 |
5.5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高相干点分析目标技术监测地表形变 | 第85-87页 |
5.5.1 永久散射体的识别与选取 | 第86-87页 |
5.5.2 DEM 高程误差估计 | 第87页 |
5.6 西安市形变监测结果分析与验证 | 第87-90页 |
5.7 清徐县形变监测结果 | 第90-95页 |
5.7.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90页 |
5.7.2 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 | 第90-92页 |
5.7.3 监测结果分析 | 第92-95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