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地区社会学论文--农村社会学论文

乡村自然与社会生态问题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9页
        1.1.1 政策背景第10-12页
        1.1.2 环境背景第12-13页
        1.1.3 理论背景第13-19页
    1.2 研究范围第19-20页
    1.3 概念释义第20-23页
        1.3.1 乡村景观规划第20页
        1.3.2 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第20-21页
        1.3.3 可持续发展第21页
        1.3.4 乡村景观研究进展第21-23页
    1.4 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1.4.1 理论意义第23-24页
        1.4.2 实践意义第24页
    1.5 研究的方法第24-25页
        1.5.1 实地调查法第24-25页
        1.5.2 实例研究法第25页
        1.5.3 综合分析法第25页
    1.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二章 聊城市乡村景观现状调查第27-55页
    2.1 聊城市概况及乡村样本选取第27-29页
        2.1.1 自然与地理第27页
        2.1.2 经济与社会第27-28页
        2.1.3 聊城市典型村庄样本选取原则与调研框架第28-29页
    2.2 聊城市乡村景观典型案例现状之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聊城市冯屯镇东村现状报告第29-37页
        2.2.1 现状概况第29-32页
        2.2.2 经济现状特征第32-34页
        2.2.3 社会现状特征第34页
        2.2.4 文化现状特征第34-35页
        2.2.5 村民意愿评价第35-36页
        2.2.6 小结第36-37页
    2.3 聊城市乡村景观典型案例现状之二:聊城市信发街道明屯村土地使用意愿调查报告第37-48页
        2.3.1 研究内容第37页
        2.3.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7-38页
        2.3.3 拟解决的问题第38页
        2.3.4 用地意愿分析第38-40页
        2.3.5 对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的建议第40-42页
        2.3.6 土地使用开发方案及其可行性讨论第42-45页
        2.3.7 反馈调研第45-48页
    2.4 聊城市乡村景观典型案例现状之三:人口流动带来的空心化村庄——聊城市温陈街道史官屯村第48-54页
        2.4.1 本村概况第48-49页
        2.4.2 宅基地空置及村庄空心化问题第49-54页
    2.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聊城市乡村景观现状问题分析第55-68页
    3.1 现状总结第55-62页
        3.1.1 土地利用第55-56页
        3.1.2 生态平衡第56-58页
        3.1.3 规划管理第58-60页
        3.1.4 人口流动第60-62页
    3.2 乡村景观问题归纳第62-65页
        3.2.1 自然、半自然景观退化,生态平衡失调第63页
        3.2.2 景观格局混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第63-64页
        3.2.3 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乡土特色风貌逐渐丧失第64页
        3.2.4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浪费现象严重第64-65页
        3.2.5 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第65页
    3.3 乡村景观问题形成深层原因探析第65-67页
        3.3.1 乡村治理真空与民意的缺乏第65-66页
        3.3.2 参与主体利益不同难达共识第66-67页
        3.3.3 外部支持与重视有限第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聊城市乡村景观改造策略及发展方向第68-75页
    4.1 乡村景观的更新第68页
    4.2 保留乡土特色第68-70页
    4.3 乡村景观规划的“三位一体”第70页
        4.3.1 自然景观第70页
        4.3.2 生产景观第70页
        4.3.3 生活景观第70页
    4.4 乡村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第70-73页
        4.4.1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70-71页
        4.4.2 着眼整体原则第71页
        4.4.3 因地制宜原则第71页
        4.4.4 多元互补原则第71-72页
        4.4.5 生态优先原则第72页
        4.4.6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原则第72页
        4.4.7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原则第72-73页
        4.4.8 生产与景观相结合原则第73页
        4.4.9 突出当地特色第73页
    4.5 乡村景观规划的基本理念第73-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空间属性的建筑覆面研究
下一篇:从系统叠加到逻辑形态—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