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

基于空间属性的建筑覆面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第10-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相关成果第11-14页
        1.1.3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1.2 课题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第15页
        1.2.1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15页
        1.2.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3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5-18页
        1.3.1 课题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第16-18页
第二章 建筑覆面与空间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第18-25页
    2.1 覆面的概念辨析第18-21页
        2.1.1 “面饰”与“饰面”第18-19页
        2.1.2 立面、表皮、覆层与覆面第19-21页
    2.2 建筑覆面与建构第21-22页
    2.3 建筑覆面与空间第22-25页
        2.3.1 覆面材料的表面属性第22页
        2.3.2 建筑覆面与物理意义空间和社会意义空间第22-23页
        2.3.3 建筑覆面在空间围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第23-25页
第三章 建筑覆面的物质性与空间感知的真实性第25-36页
    3.1 覆面材料的本性第25-28页
        3.1.1 材料的本性由人类加工决定第26页
        3.1.2 结构理性主义对材料本性的认识第26-27页
        3.1.3 人类学视角的材料本性第27-28页
        3.1.4 总结第28页
    3.2 覆面材料的真实性与空间感知的真实性第28-36页
        3.2.1 覆面材质表现的真实性第28-31页
        3.2.2 覆面建造方式表现的真实性第31-35页
        3.2.3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建筑覆面的隐匿性与物理意义空间的呈现第36-45页
    4.1 涂料的隐匿性第36-41页
        4.1.1 涂料覆面双重遮蔽的表面特征第36-38页
        4.1.2 涂料覆面的隐匿性与真实性表达的辩证关系第38-39页
        4.1.3 涂料覆面的隐匿与物理意义空间的呈现第39-41页
    4.2 规律性重复的单一材料覆面与隐匿性第41-43页
    4.3 模仿环境的覆面与隐匿性第43-44页
    4.4 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建筑覆面的象征性与社会意义空间的表达第45-59页
    5.1 覆面工艺制作过程的文化精神第46-48页
    5.2 工艺制作过程产生的非物质性覆面第48-49页
    5.3 覆面的空间暗示性第49-55页
        5.3.1 路斯的建筑中内与外的差别第49-51页
        5.3.2 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第51-52页
        5.3.3 色彩的暗示性第52-55页
    5.4 非物质文化的隐喻第55-57页
        5.4.1 民族文化母题的应用第55-56页
        5.4.2 集体记忆的再现第56-57页
    5.5 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新型建筑覆面的时代性特点第59-73页
    6.1 新覆面材料的应用与覆面的物质性第59-61页
        6.1.1 新型覆面材料的发明与运用第59-60页
        6.1.2 传统材料的新工艺做法第60-61页
    6.2 作为覆面材料的植物第61-65页
        6.2.1 覆土植物作为覆面的隐匿性第62-63页
        6.2.2 垂直植物墙面与覆面的物质性第63-65页
    6.3 可复制的图像艺术与覆面的象征性第65-71页
        6.3.1 图像的抽象化应用第65-67页
        6.3.2 图像的具象化应用第67页
        6.3.3 灯光的表情第67-70页
        6.3.4 光影的舞蹈第70-71页
    6.4 小结第71-73页
第七章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空调冷热源节能改造研究
下一篇:乡村自然与社会生态问题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