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环境中大体量新建筑的外立面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1.2 方法意义 | 第11页 |
1.1.3 文脉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1-12页 |
1.2.1 设计方法归纳 | 第12页 |
1.2.2 类别项目分析 | 第12页 |
1.2.3 具体案例实践 | 第12页 |
1.3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1 文献分析 | 第12页 |
1.4.2 案例分析 | 第12页 |
1.4.3 交叉学科 | 第12-13页 |
1.4.4 自我实践 | 第13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13页 |
1.6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6.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6.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历史建筑环境的信息与传递 | 第17-24页 |
2.1 历史建筑环境的构成与解读 | 第17-19页 |
2.1.1 历史建筑 | 第17页 |
2.1.2 历史地段和历史街区 | 第17-18页 |
2.1.3 历史建筑环境 | 第18页 |
2.1.4 大体量新建筑 | 第18-19页 |
2.1.5 建筑外立面 | 第19页 |
2.2 历史建筑环境的信息与传递 | 第19-24页 |
2.2.1 信息气韵理论 | 第19-21页 |
2.2.2 承载二元理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规划层面的设计归类与总结 | 第24-32页 |
3.1 设计概述 | 第24页 |
3.1.1 应用分析 | 第24页 |
3.1.2 理论原则 | 第24页 |
3.2 方法归类 | 第24-30页 |
3.2.1 相对独立 | 第24-25页 |
3.2.2 散点插入 | 第25-26页 |
3.2.3 历史轴线 | 第26-28页 |
3.2.4 界面相齐 | 第28-30页 |
3.2.5 一体共生 | 第30页 |
3.3 心得总结 | 第30-32页 |
3.3.1 整体与分面设计兼备 | 第30-31页 |
3.3.2 消隐与聚焦地位均可 | 第31页 |
3.3.3 和谐与变奏韵律相生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建筑层面的设计归类与总结 | 第32-56页 |
4.1 设计概述 | 第32页 |
4.1.1 应用分析 | 第32页 |
4.1.2 理论原则 | 第32页 |
4.2 方法归类 | 第32-54页 |
4.2.1 形体的拆分与组合 | 第32-37页 |
4.2.2 材料的组成与构造 | 第37-48页 |
4.2.3 要素的比例与尺度 | 第48-51页 |
4.2.4 符号的沿袭与转译 | 第51-54页 |
4.3 心得总结 | 第54-56页 |
4.3.1 可拆可合的多元手法 | 第54页 |
4.3.2 普材新用的创新思路 | 第54-55页 |
4.3.3 符号装饰的审美认可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审美层面的设计归类与总结 | 第56-62页 |
5.1 设计概述 | 第56-57页 |
5.1.1 西方建筑师的视野清晰美 | 第56-57页 |
5.1.2 东方建筑师的视野朦胧美 | 第57页 |
5.2 方法归类 | 第57-60页 |
5.2.1 新旧强对比倾向 | 第57-59页 |
5.2.2 新旧弱对比倾向 | 第59-60页 |
5.3 心得总结 | 第60-62页 |
5.3.1 强对比与弱对比并存 | 第60页 |
5.3.2 繁复美与简洁美共生 | 第60-61页 |
5.3.3 统一性与多样性同在 | 第61-62页 |
第六章 实际项目的自我实践与积累 | 第62-87页 |
6.1 项目简介 | 第62-65页 |
6.1.1 区位概况 | 第62页 |
6.1.2 城市设计指引 | 第62-64页 |
6.1.3 经济技术指标 | 第64-65页 |
6.2 项目分析 | 第65-79页 |
6.2.1 历史建筑环境的分析 | 第65-74页 |
6.2.2 相关项目借鉴研究 | 第74-79页 |
6.2.3 具体疑难问题分析 | 第79页 |
6.3 项目实践 | 第79-87页 |
6.3.1 方案 1-1:历史风格以繁为美 | 第80-81页 |
6.3.2 方案 1-2:历史风格符号装饰 | 第81-82页 |
6.3.3 方案 2-1:和谐对比新旧拆分 | 第82-84页 |
6.3.4 方案 2-2:和谐对比典雅风格 | 第84页 |
6.3.5 方案 3-1:现代风格都市景观 | 第84-85页 |
6.3.6 方案 3-2:现代风格肌理渐变 | 第85-87页 |
结语:关于最终的设计策略选择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