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源热泵取排水系统适宜性分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水源热泵系统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水源热泵分类 | 第13-14页 |
1.2.3 取排水适宜性研究 | 第14-18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重庆市水源热泵应用技术条件分析 | 第20-32页 |
2.1 两江水水温分布及应用情况 | 第20-23页 |
2.1.1 两江水水温水质情况 | 第20-23页 |
2.1.2 水源热泵技术应用情况 | 第23页 |
2.2 区县水源热泵技术应用情况 | 第23-31页 |
2.2.1 小溪流的应用特点 | 第23-29页 |
2.2.2 小型水库的应用特点 | 第29-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取排水影响分析 | 第32-48页 |
3.1 取水适宜性分析 | 第32-42页 |
3.1.1 取水水温 | 第32-35页 |
3.1.2 取水水量 | 第35-36页 |
3.1.3 取水水质 | 第36-38页 |
3.1.4 取水方式 | 第38-39页 |
3.1.5 取水能耗 | 第39-42页 |
3.1.6 小结 | 第42页 |
3.2 排水适宜性分析 | 第42-47页 |
3.2.1 排水对环境的影响 | 第42-44页 |
3.2.2 排水对系统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3 小结 | 第4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安全取水量限值研究 | 第48-68页 |
4.1. 安全取水量分析 | 第48-51页 |
4.1.1 安全取水量限值 | 第48-50页 |
4.1.2 水体温度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4.2 安全取水量模拟研究 | 第51-60页 |
4.2.1 理论基础 | 第51-53页 |
4.2.2 物理模型 | 第53-55页 |
4.2.3 网格划分 | 第55页 |
4.2.4 模拟计算结果 | 第55-60页 |
4.2.5 结果分析 | 第60页 |
4.3 不同取水量结果分析 | 第60-67页 |
4.3.1 10%取水量模拟结果 | 第61-63页 |
4.3.2 30%取水量模拟结果 | 第63-65页 |
4.3.3 不同取水量下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排水热污染和取排水适宜性实测研究 | 第68-100页 |
5.1 水体负荷承载能力分析 | 第68-70页 |
5.1.1 水体的负荷承载力 | 第69页 |
5.1.2 水体热积累效应 | 第69-70页 |
5.2 两江水水源热泵项目排水对水体温度分布影响 | 第70-81页 |
5.2.1 排水对温度场分布影响 | 第73-77页 |
5.2.2 垂直方向水温分层 | 第77-78页 |
5.2.3 取排水适宜性分析 | 第78-80页 |
5.2.4 小结 | 第80-81页 |
5.3 小溪流水源热泵项目排水对水体温度分布影响 | 第81-90页 |
5.3.1 排水对温度场分布影响 | 第82-86页 |
5.3.2 垂直方向水温分层 | 第86-87页 |
5.3.3 取排水适宜性分析 | 第87-89页 |
5.3.4 小结 | 第89-90页 |
5.4 水库水源热泵项目水温恢复阶段水温分布情况 | 第90-98页 |
5.4.1 水体的温度分布 | 第92-94页 |
5.4.2 垂直方向水温分布 | 第94-97页 |
5.4.3 取排水适宜性分析 | 第97-98页 |
5.4.4 小结 | 第98页 |
5.5 取排水适宜性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结论 | 第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附录 | 第108页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