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自交系航天诱变效应及诱变系的评价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及发展 | 第12-13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原理及特点 | 第12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发展 | 第12-13页 |
·植物航天诱变效应研究 | 第13-21页 |
·对植物形态学的诱变效应 | 第13-17页 |
·对植物细胞学的诱变效应 | 第17-19页 |
·对植物分子水平的诱变效应 | 第19-21页 |
·航天诱变系的育种应用价值研究 | 第21-23页 |
·玉米 | 第21页 |
·水稻 | 第21-22页 |
·小麦 | 第22页 |
·其他作物 | 第22-23页 |
2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4-25页 |
·玉米航天诱变后代的选育 | 第24页 |
·诱变后代SP_3株系的SSR分析 | 第24-25页 |
·双列杂交试验 | 第25页 |
·性状考察 | 第25页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5-26页 |
·田间试验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SSR统计方法 | 第2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SP_1代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 | 第26-28页 |
·成苗率、成株率及畸变率 | 第26页 |
·生育期 | 第26-27页 |
·主要株型性状 | 第27页 |
·主要雄穗性状 | 第27-28页 |
·主要果穗性状 | 第28页 |
·SP_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 | 第28-32页 |
·生育期 | 第29-30页 |
·主要株型性状 | 第30页 |
·主要雄穗性状 | 第30-31页 |
·主要果穗性状 | 第31-32页 |
·SP_3株系遗传差异的SSR分析 | 第32-38页 |
·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32-34页 |
·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34-35页 |
·SSR标记聚类分析 | 第35-38页 |
·诱变系的配合力分析 | 第38-43页 |
·K305诱变系 | 第38-40页 |
·698-3诱变系 | 第40-43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3-47页 |
·航天搭载对玉米自交系不同性状的诱变效应 | 第43-44页 |
·航天诱变后代的性状变异与选择 | 第44-45页 |
·玉米航天诱变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表现 | 第45页 |
·玉米航天诱变系应用潜力分析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表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