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茶叶功能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茶叶功能性物质的分离制备进展 | 第12-14页 |
·茶叶功能性物质的筛选与评价进展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目标、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雅安藏茶加工与主要品质成分的形成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3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在制样品取样方法 | 第23页 |
·雅安藏茶品质成分测定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雅安藏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 | 第23-27页 |
·儿茶素总量变化 | 第23-24页 |
·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24-26页 |
·主要滋味成分的变化 | 第26-27页 |
·成品藏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状况 | 第27-29页 |
·雅安藏茶主要色素成分的含量 | 第27页 |
·雅安藏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 | 第27-28页 |
·雅安藏茶主要质量指标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雅安藏茶主要内含物级分分离及制备 | 第32-4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5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32-33页 |
·成品茶材料 | 第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HPLC色谱条件 | 第33页 |
·特征吸收光谱测定条件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雅安藏茶主要级分分离 | 第33-34页 |
·儿茶素萃取分离优化方法 | 第34页 |
·雅安藏茶级分的定性分析方法 | 第34页 |
·雅安藏茶级分的定量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雅安藏茶儿茶素级分的萃取分离优化条件 | 第35-37页 |
·儿茶素级分萃取分离次数优化 | 第35-36页 |
·儿茶素级分优化萃取效果的HPLC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雅安藏茶级分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 | 第37-38页 |
·雅安藏茶主要级分鉴定结果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筛选与评价 | 第42-53页 |
·引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42页 |
·材料 | 第42页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2页 |
·实验原理 | 第42-43页 |
·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原理 | 第43页 |
·羟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的原理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供试样的制备 | 第43页 |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清除羟自由基实验方法 | 第44页 |
·IC_(50)值的定义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雅安藏茶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与评价 | 第44-47页 |
·雅安藏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果 | 第45页 |
·雅安藏茶清除羟自由基的效果 | 第45-46页 |
·雅安藏茶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评价 | 第46-47页 |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氧自由基的效果与评价 | 第47-50页 |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果 | 第47页 |
·雅安藏茶级分清除羟自由基的效果 | 第47-48页 |
·雅安藏茶级分对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的评价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第五章 雅安藏茶级分调节消化酶活性效果的高通量筛选与评价 | 第53-65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56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53-54页 |
·材料 | 第53页 |
·主要试剂 | 第53页 |
·脂肪酶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3页 |
·胃蛋白酶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3-54页 |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实验原理 | 第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α-淀粉酶活性测定方法 | 第54-55页 |
·α-淀粉酶活性动力学测定方法 | 第55页 |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5-56页 |
·胃蛋白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56-59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效果 | 第56-58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α-淀粉酶抑制能力评价 | 第58-59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脂肪酶活性抑制作用 | 第59-61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果 | 第59-60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脂肪酶抑制能力评价 | 第60-61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作用 | 第61-62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效果 | 第61-62页 |
·雅安藏茶及其级分对胃蛋白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评价 | 第62页 |
·雅安藏茶级分对α-淀粉酶的抑制抑制动力学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六章 雅安藏茶级分抑制有害细菌活性的筛选与评价 | 第65-71页 |
·引言 | 第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材料及试剂 | 第65-66页 |
·材料 | 第65页 |
·菌株 | 第65页 |
·主要试剂 | 第6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5-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试液样品的配制 | 第66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66页 |
·抑菌实验方法 | 第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雅安藏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 第66-67页 |
·雅安藏茶级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 第67-68页 |
·雅安藏茶级分对两种细菌的抑制率的比较 | 第68页 |
·雅安藏茶级分抑菌机制的分析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