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铜(Ⅰ)卤簇基荧光金属有机骨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49页
    1.1 荧光金属有机骨架的简介第13-15页
    1.2 荧光金属有机骨架的设计与合成第15-16页
        1.2.1 荧光MOFs的设计第15-16页
        1.2.2 合成方法第16页
    1.3 铜(Ⅰ)卤簇基荧光金属有机骨架第16-25页
        1.3.1 铜(Ⅰ)卤簇的研究进展及现状第18页
        1.3.2 铜(Ⅰ)卤簇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8-19页
        1.3.3 铜(Ⅰ)卤簇的结构分类第19-25页
    1.4 铜(Ⅰ)卤簇荧光金属有机骨架的发光机理第25-29页
    1.5 铜(Ⅰ)卤簇基荧光金属有机骨架的潜在应用价值第29-37页
        1.5.1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第29-31页
        1.5.2 热致荧光变色和机致荧光变色第31-34页
        1.5.3 生物医学第34-36页
        1.5.4 荧光传感第36-37页
    1.6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37-38页
    1.7 本论文所用测试仪器和实验试剂第38-40页
        1.7.1 测试仪器第38-39页
        1.7.2 实验试剂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9页
第2章 季铵盐构筑的铜卤簇基MOFs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49-73页
    2.1 引言第49页
    2.2 有机配体L和化合物 1-5 的合成第49-52页
        2.2.1 有机配体C_(16)H_(32)N_4B_(r2) (L) 的合成方法第49-50页
        2.2.2 化合物 1-5 的合成方法第50-52页
    2.3 化合物 1-5 的结构表征第52-63页
        2.3.1 化合物 1-5 的单晶结构测试第52-53页
        2.3.2 化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3-58页
        2.3.3 化合物 1-5 的粉末X-射线衍射 (XRD) 表征第58-60页
        2.3.4 化合物 1-5 的红外吸收光谱第60-61页
        2.3.5 化合物 1-5 的热重分析第61-63页
    2.4 化合物 1-5 的荧光性质研究第63-68页
        2.4.1 化合物 1-3 的荧光性质研究第63-64页
        2.4.2 化合物4和 5 的荧光性质研究第64-68页
    2.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第3章 吡啶羧酸类配体构筑的具有双金属中心的铜卤簇基MOFs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73-95页
    3.1 引言第73-74页
    3.2 有机配体 3-吡啶4基-苯甲酸 (Hpba) 和化合物 6-9 的合成第74-76页
        3.2.1 有机配体 3-吡啶4基-苯甲酸 (Hpba) 的合成方法第74页
        3.2.2 化合物 6-9 的合成方法第74-76页
    3.3 化合物 6-9 的结构表征第76-84页
        3.3.1 化合物 6-9 的单晶结构测试第76-77页
        3.3.2 化合物 6-9 的晶体结构第77-81页
        3.3.3 化合物 6-9 的粉末XRD表征第81-82页
        3.3.4 化合物 6-9 的红外吸收光谱第82-83页
        3.3.5 化合物 6-9 的热重分析第83-84页
    3.4 化合物 6-9 的结构分析与讨论第84-86页
    3.5 化合物 6-9 的荧光性质研究第86-89页
    3.6 本章小结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第4章 具有双发光中心的荧光MOFs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95-120页
    4.1 引言第95-96页
    4.2 化合物 10-13的合成方法第96-98页
    4.3 化合物 10-13的结构表征第98-101页
        4.3.1 化合物 10-13的单晶结构测试第98页
        4.3.2 化合物 10-13的单晶结构第98-99页
        4.3.3 化合物 10 - 13的粉末XRD表征第99-100页
        4.3.4 化合物 10-13的红外吸收光谱第100页
        4.3.5 化合物 10-13的热重分析第100-101页
    4.4 化合物 10-13的性质研究第101-113页
        4.4.1 化合物 10-13的荧光性质研究第101-103页
        4.4.2 化合物13对苯系物的荧光响应第103-105页
        4.4.3 化合物13荧光响应的机理第105-111页
        4.4.4 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和氯化物的识别第111-113页
    4.5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2页
作者简历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3-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轭聚合物纳米球的合成制备及光治疗、荧光防伪和白光LED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仿生基底的金属离子、H2O2以及葡萄糖的SERS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