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研室(组)工作论文

课程领导理论视野下教研员准入标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4-41页
    一、研究缘起第14-16页
        (一)基础教育改革中教研组织和教研员的作用日益凸显第14页
        (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研员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第14-15页
        (三)教研员准入及选拔日益受到关注第15-16页
    二、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一)厘清现有选拔教研员的标准,为提出准入标准提供借鉴第16-17页
        (二)尝试构建教研员准入标准的重要维度,帮助教研机构发挥作用第17页
    三、研究综述第17-35页
        (一)现有的教研员准入标准第17-24页
        (二)课程领导理论已有的研究基础第24-32页
        (三)课程领导理论的运用与发展第32-34页
        (四)已有研究的启示与反思第34-35页
    四、研究设计与过程第35-41页
        (一)研究目标第35页
        (二)研究问题第35-36页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第36-41页
第一章 现有的教研员准入现状及问题思考第41-54页
    一、现有的准入标准依据各异第42-45页
        (一)基于政策提出的准入标准第42-44页
        (二)基于经验提出的准入标准第44页
        (三)基于工作需求提出的准入标准第44-45页
    二、现有的准入标准对新课改所需的素质指向不明确第45-54页
        (一)教研员学历结构第45-46页
        (二)教研员专业背景第46-48页
        (三)教研员来源第48-50页
        (四)教研员入职时的教龄第50-51页
        (五)教研员专业素质第51-54页
第二章 课程领导理论为建构准入标准提供专业基础第54-69页
    一、领导特质理论第55-57页
        (一)领导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第55-56页
        (二)在课程领域的运用与实践第56-57页
    二、转化式领导理论第57-61页
        (一)转化式理论的主要观点第57-58页
        (二)革新的课程领导理论第58-59页
        (三)道德领导理论第59-61页
    三、分布式领导理论第61-65页
        (一)分布式领导理论的主要观点第61-62页
        (二)分享式课程领导理论第62-63页
        (三)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课程领导实践第63-65页
    四、教研员准入标准的分析框架第65-69页
第三章 基于课程领导理论的教研员准入标准框架与内容第69-105页
    一、作为价值领导第69-82页
        (一)领导者持有正确的价值观第69-74页
        (二)传播和推进核心价值观第74-77页
        (三)形成共同愿景第77-78页
        (四)强化共同愿景第78-82页
    二、作为专业领导第82-94页
        (一)国家课程政策落实第82-85页
        (二)教学实践指导与评价第85-89页
        (三)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与促进第89-94页
    三、作为文化领导第94-105页
        (一)营造民主文化第95-97页
        (二)培育合作文化第97-100页
        (三)形成创新文化第100-105页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第105-113页
    一、结论第105-106页
    二、建议第106-113页
        (一)基于课程领导理论尽快建立教研员准入标准第106-107页
        (二)对教学年限适当放宽,建立教研员流动机制第107-108页
        (三)考虑层级因素,明确各级教研员的职能定位第108-110页
        (四)建立针对现有教研员的专业发展促进机制第110-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0页
    一、中文文献第113-118页
    二、外文文献第118-120页
后记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埏史学思想研究
下一篇: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田碳氮固持及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