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三、论文总体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一、语言的负迁移 | 第14-15页 |
二、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三、国内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四、对比分析 | 第18-19页 |
注释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汉语、黑龙江方言和英语的音系特征 | 第21-27页 |
一、标准汉语的音系特征 | 第21-22页 |
(一)声母 | 第21-22页 |
(二)韵母 | 第22页 |
二、黑龙江省方言音系特征 | 第22-24页 |
(一)声母 | 第23-24页 |
(二)韵母 | 第24页 |
三、英语语音特征 | 第24-27页 |
第四章 调查研究设计 | 第27-30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27页 |
二、研究的对象 | 第27页 |
三、研究的方法 | 第27-28页 |
四、研究过程 | 第28-30页 |
第五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二、语音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一)元音音素错误和分析 | 第31-34页 |
(二)辅音音素错误和分析 | 第34-38页 |
(三)调查问卷与语音测试结果的关联分析 | 第38-41页 |
第六章 应对策略的探究 | 第41-44页 |
一、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 第41页 |
二、给学生创立积极愉快的语言环境 | 第41-42页 |
三、要打好英语语音学的理论基础 | 第42-43页 |
四、利用模仿来练习语音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