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承载式电动客车车身结构设计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CAE技术在客车车身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电动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5-25页 |
2.1 有限单元法概述 | 第15页 |
2.2 有限元建模流程 | 第15-16页 |
2.3 电动客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6-20页 |
2.3.1 整车三维模型 | 第16-18页 |
2.3.2 整车有限元模型 | 第18-19页 |
2.3.3 有限元网格质量评价 | 第19-20页 |
2.3.4 车身骨架材料参数 | 第20页 |
2.4 四种典型工况 | 第20-22页 |
2.4.1 弯曲工况 | 第20-21页 |
2.4.2 扭转工况 | 第21页 |
2.4.3 紧急制动工况 | 第21页 |
2.4.4 紧急转弯工况 | 第21-22页 |
2.5 电动客车载荷分布情况 | 第22-24页 |
2.5.1 整车配重 | 第22-23页 |
2.5.2 各工况动载系数的确定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原车型车身骨架模态与强刚度分析 | 第25-43页 |
3.1 车身结构模态分析 | 第25-27页 |
3.1.1 车身模态性能评价指标 | 第25-26页 |
3.1.2 模态分析结果 | 第26-27页 |
3.2 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计算 | 第27-31页 |
3.2.1 工况设置 | 第27-29页 |
3.2.2 车身弯曲刚度计算 | 第29-30页 |
3.2.3 骨架扭转刚度计算 | 第30-31页 |
3.3 四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分析 | 第31-36页 |
3.3.1 客车骨架强度评价指标 | 第31页 |
3.3.2 四种工况下车身骨架强度分析结果 | 第31-36页 |
3.4 高应力区域车身结构改进 | 第36-39页 |
3.5 改进后静态强度分析 | 第39-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电动客车车身骨架拓扑优化设计 | 第43-56页 |
4.1 拓扑优化方法 | 第43-45页 |
4.1.1 变密度法简介 | 第43-44页 |
4.1.2 拓扑优化数学模型 | 第44页 |
4.1.3 拓扑优化方法分析流程 | 第44-45页 |
4.2 拓扑优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4.2.1 定义优化设计空间 | 第45-46页 |
4.2.2 拓扑优化空间 2D网格建模 | 第46-47页 |
4.2.3 边界条件及载荷定义 | 第47页 |
4.2.4 底架拓扑优化参数定义 | 第47-48页 |
4.3 整车拓扑优化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4 拓扑优化后车身结构再设计 | 第49-55页 |
4.4.1 底骨架拓扑优化结果分析及再设计 | 第50-53页 |
4.4.2 侧围骨架拓扑优化结果分析及再设计 | 第53-5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优化前后整车性能对比 | 第56-68页 |
5.1 优化后模态分析 | 第56-59页 |
5.1.1 第一次改进模态分析结果 | 第56-57页 |
5.1.2 全承载式车身模态分析结果 | 第57-59页 |
5.2 优化后车身刚度计算 | 第59-60页 |
5.2.1 优化后车身弯曲刚度计算 | 第59-60页 |
5.2.2 优化后车身扭转刚度计算 | 第60页 |
5.3 优化后四种典型工况强度分析 | 第60-64页 |
5.4 优化前后整车性能参数对比 | 第64-67页 |
5.4.1 模态分析结果对比 | 第64-66页 |
5.4.2 刚度以及质量对比 | 第66-67页 |
5.4.3 强度对比 | 第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电动客车车身骨架静强度试验 | 第68-77页 |
6.1 车辆静态强度试验方法简介 | 第68-69页 |
6.1.1 机械量电测技术 | 第68-69页 |
6.1.2 电阻应变片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69页 |
6.2 客车车身强度静态试验 | 第69-74页 |
6.2.0 试验目的及要求 | 第69-70页 |
6.2.1 使用仪器及试验方案 | 第70-74页 |
6.2.2 试验内容 | 第74页 |
6.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6.3.1 静态应力值对比 | 第74-75页 |
6.3.2 试验结果误差分析 | 第75-76页 |
6.4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总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