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 种子休眠性 | 第10-18页 |
1.1 种子休眠性定义与意义 | 第10页 |
1.2 种子休眠的类型 | 第10-11页 |
1.3 环境对种子休眠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 种子的萌发 | 第12-14页 |
1.5 种子休眠产生的机理和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6 休眠的破除 | 第17-18页 |
2 水稻种子休眠特性和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2.1 Sdr-1的精细定位 | 第19页 |
2.2 qSD-12的精细定位 | 第19-20页 |
2.3 qSdn-1和qSdn-5 | 第20页 |
2.4 Sdr4的克隆 | 第20-21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水稻强休眠品种N22及其弱休眠突变体种子休眠机制研究 | 第22-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22-23页 |
1.2 发芽表型鉴定 | 第23-24页 |
1.3 农艺性状的调查 | 第24页 |
1.4 去壳试验 | 第24页 |
1.5 吸水速率检测 | 第24页 |
1.6 α-淀粉酶活性测定 | 第24页 |
1.7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 第24-25页 |
1.8 ABA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1.9 外源ABA处理实验 | 第25页 |
1.10 RNA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1.11 遗传分析的方法 | 第25-26页 |
1.12 外源ROS处理及清除剂处理实验 | 第26页 |
1.13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第26-27页 |
1.14 微阵列杂交分析 | 第27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7-50页 |
2.1 发芽表型分析和生理特性分析 | 第27-32页 |
2.2 Q4359和Q4646与ABA的关系 | 第32-35页 |
2.3 Q4359和Q4646的遗传分析 | 第35-37页 |
2.4 N22及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 第37-50页 |
第三章 讨论与总结 | 第50-54页 |
1 讨论 | 第50-52页 |
2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2-53页 |
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