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导论 | 第14-2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4-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二) 取得的成就 | 第21页 |
(三) 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二)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 第24-39页 |
一、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及特征 | 第24-28页 |
(一) 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 第24-25页 |
(二) 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第25-28页 |
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 第28-39页 |
(一) 理性的就业观念 | 第29-30页 |
(二) 良好的心理素质 | 第30-31页 |
(三) 优秀的职业素养 | 第31-33页 |
(四) 丰富的实践经验 | 第33页 |
(五) 卓越的职业能力 | 第33-39页 |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39-51页 |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 第40-47页 |
(一) 就业观念不够理性化 | 第40-43页 |
(二) 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不高 | 第43-45页 |
(三) 实习实践的经验积累不足 | 第45-46页 |
(四) 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46-47页 |
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7-51页 |
(一) 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 第47-48页 |
(二) 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正向引导 | 第48-49页 |
(三)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不良熏陶 | 第49-50页 |
(四) 大学生普遍就业竞争意识匮乏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国外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 第51-61页 |
一、英国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经验 | 第51-55页 |
(一) 将就业力提升纳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 第52页 |
(二) 重视实习实训和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 | 第52-53页 |
(三) 政府积极引导并提供就业政策的扶持 | 第53-55页 |
二、美国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经验 | 第55-58页 |
(一) 提供全员式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 第55-56页 |
(二) 开发就业力提升课程并完善课程改革 | 第56-57页 |
(三) 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 第57-58页 |
三、日本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经验 | 第58-61页 |
(一) 府校结合提供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 | 第58-59页 |
(二) 多方协力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 | 第59-60页 |
(三) 加强教育促进学生就业观念理性化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提升我国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 第61-75页 |
一、高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 第61-66页 |
(一)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 第61-63页 |
(二) 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提升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 | 第63-65页 |
(三)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的差异性和特色 | 第65-66页 |
二、政府和用人单位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 第66-68页 |
(一) 政府加强就业政策引导,规范优化就业社会环境 | 第66-67页 |
(二) 用人单位积极响应政策,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 | 第67-68页 |
三、家庭教育注重正向引导培养个体良好的个性品质 | 第68-70页 |
(一)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 第68-69页 |
(二) 关注个体良好性格塑造,培养其优秀的心理素质 | 第69-70页 |
四、学生自身强化认识培养核心就业竞争能力 | 第70-75页 |
(一) 积极调整就业观念,密切联系就业市场需求 | 第70-71页 |
(二) 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心理 | 第71-72页 |
(三) 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第72-73页 |
(四) 强化自我实现意识,培育优秀核心竞争能力 | 第73-75页 |
结束语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