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1.1 前言 | 第9页 |
1.2 柴油机排放现状 | 第9-10页 |
1.3 柴油机NO_x排放后处理技术 | 第10-13页 |
1.3.1 选择性催化还原 | 第10-12页 |
1.3.2 稀燃NO_x捕集 | 第12页 |
1.3.3 LNT-SCR耦合系统 | 第12-13页 |
1.4 SCR后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4.1 催化剂 | 第13-14页 |
1.4.2 化学反应机理 | 第14-15页 |
1.4.3 尿素水溶液喷雾 | 第15页 |
1.4.4 尿素沉积物 | 第15-17页 |
1.4.5 SCR系统设计 | 第17-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反应动力学分析原理 | 第20-26页 |
2.1 催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 第20-23页 |
2.1.1 化学反应速率 | 第20-21页 |
2.1.2 阿伦尼乌斯方程 | 第21页 |
2.1.3 多相催化反应 | 第21-23页 |
2.2 SCR计算模型 | 第23-25页 |
2.2.1 反应器模型 | 第23-24页 |
2.2.2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Cu、Fe分子筛催化剂表面NH_3-SCR反应 | 第26-48页 |
3.1 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3.2 反应模型参数及边界条件 | 第27页 |
3.3 反应模型验证及分析 | 第27-41页 |
3.3.1 NH_3吸附和脱附反应 | 第28-30页 |
3.3.2 NH_3氧化反应 | 第30-32页 |
3.3.3 NO氧化反应 | 第32-33页 |
3.3.4 标准SCR反应 | 第33-34页 |
3.3.5 快速SCR反应 | 第34-36页 |
3.3.6 慢速SCR反应及N_2O生成反应 | 第36-38页 |
3.3.7 入口NO_2/NO_x比值对NO_x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Cu、Fe分子筛催化剂低温活性不同的原因 | 第41-43页 |
3.5 瞬态响应特性 | 第43-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Cu、Fe分子筛催化剂串联组合 | 第48-59页 |
4.1 催化剂长度对NH_3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 催化剂长度对标准SCR反应的影响 | 第50-53页 |
4.3 Cu+Fe串联组合的实验验证及分析 | 第53-55页 |
4.4 Fe+Cu串联组合的实验验证及分析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