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耐辐射异常球菌Sig1转录因子参与热激反应的调控机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1页
    1.1 细菌 σ 因子研究进展第14-20页
        1.1.1 σ 因子的分类及相关特征第14-20页
    1.2 外胞质功能(ECF)σ 因子家族第20-26页
        1.2.1 ECF-σ 因子的发现及分类第20-21页
        1.2.2 ECF家族的功能第21页
        1.2.3 ECF-σ 因子胁迫响应及调控机制第21-26页
    1.3 耐辐射异常球菌及其 σ 因子研究进展第26-29页
        1.3.1 耐辐射异常球菌的生理特性第26页
        1.3.2 耐辐射异常球菌的极端抗性第26-28页
        1.3.3 耐辐射异常球菌 σ 因子研究进展第28-29页
    1.4 立题依据第29-30页
    1.5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耐辐射异常球菌热胁迫下Sig1转录组分析第31-5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1-38页
        2.1.1 实验菌株与质粒第31页
        2.1.2 试剂盒、酶类及生化试剂第31-32页
        2.1.3 培养基、抗生素及溶液配制第32-33页
        2.1.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3-34页
        2.1.5 细菌培养及处理第34页
        2.1.6 耐辐射异常球菌及sig1突变株的热激处理第34页
        2.1.7 细菌总RNA的提取及DNA的消化第34-35页
        2.1.8 cDNA的合成第35-36页
        2.1.9 测序方法第36页
        2.1.10 数据分析方法第36页
        2.1.11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第36-38页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50页
        2.2.1 热胁迫下对sig1突变株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2.2.2 转录组数据分析第39-47页
        2.2.3 qPCR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7-48页
        2.2.4 讨论第48-50页
第三章 Sig1参与热胁迫反应的调控机制第50-6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0-57页
        3.1.1 实验菌株与质粒第50页
        3.1.2 试剂盒、酶类及实验试剂第50-51页
        3.1.3 培养基、抗生素及溶液配制第51-52页
        3.1.4 主要设备、仪器第52页
        3.1.5 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预测第52页
        3.1.6 细菌基因组提取第52-53页
        3.1.7 基因启动子区引物设计与分析第53-54页
        3.1.8 PCR扩增第54页
        3.1.9 DNA产物回收与纯化第54页
        3.1.10 质粒酶切与产物无缝连接、转化第54-55页
        3.1.11 耐辐射异常球菌感受态的制备与线性转化第55页
        3.1.12 β-半乳糖苷酶活测定第55页
        3.1.13 Sig1蛋白诱导与纯化第55-56页
        3.1.14 凝胶阻滞实验第56-57页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3.2.1 Sig1三维结构同源模建第57-59页
        3.2.2 靶基因启动子区预测第59-60页
        3.2.3 靶基因启动子与lacZ融合子的构建第60-61页
        3.2.4 融合蛋白GST-Sig1的表达与纯化第61-62页
        3.2.5 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第62-63页
        3.2.6 Sig1与启动子区的相互作用第63-64页
        3.2.7 hsp20突变株构建及其热胁迫表型第64-65页
        3.2.8 讨论第65-67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历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伽氏疏螺旋体P66基因的特征与抗原性研究
下一篇: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靶向DG-SIGN诱导免疫应答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