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1-1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1.1.1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项目的简介 | 第11页 |
1.1.2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项目获得的优异成绩 | 第11-12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有关体育特长生的研究 | 第13-16页 |
2.1.1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的概念界定 | 第13页 |
2.1.2 国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第13-15页 |
2.1.3 国内体育特长生研究 | 第15-16页 |
2.2 有关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研究 | 第16-18页 |
2.2.1 国外培养模式 | 第16-17页 |
2.2.2 国内网球培养模式 | 第17-18页 |
2.3 有关中学生其他项目课余训练的研究 | 第18-19页 |
2.4 有关体育特长生学与训的研究 | 第19-20页 |
2.5 有关青少年(中学)网球竞赛的研究 | 第20-21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1-24页 |
3.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3.2.1 文献资料法 | 第21页 |
3.2.2 访谈法 | 第21-22页 |
3.2.3 问卷调查法 | 第22-23页 |
3.2.3.1 问卷设计 | 第22页 |
3.2.3.2 问卷效度检验 | 第22页 |
3.2.3.3 问卷信度检验 | 第22-23页 |
3.2.3.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23页 |
3.2.4 数理统计法 | 第23页 |
3.2.5 个案分析法 | 第23页 |
3.2.6 实地考察法 | 第23-24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50页 |
4.1 学生运动员的情况 | 第24-34页 |
4.1.1 学生训练年限 | 第24-25页 |
4.1.2 学生的训练情况 | 第25-29页 |
4.1.3 学生参加比赛情况分析 | 第29页 |
4.1.4 学生文化课学习情况分析 | 第29-32页 |
4.1.5 学生其他情况分析 | 第32-34页 |
4.2 教练员情况分析 | 第34-39页 |
4.2.1 教练员基本情况 | 第34-35页 |
4.2.2 专业经历 | 第35-36页 |
4.2.3 训练情况 | 第36-38页 |
4.2.4 参加培训情况及其他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4.3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项目的创建 | 第39-42页 |
4.3.1 体制内、外培养方式的优劣分析 | 第39-40页 |
4.3.2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项目的产生 | 第40-41页 |
4.3.3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项目的创建理念 | 第41-42页 |
4.3.4 网球特长生项目创建初期遇到的困难 | 第42页 |
4.4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培养模式分析 | 第42-47页 |
4.4.1 招生情况 | 第42-45页 |
4.4.2 学生学习训练的管理情况 | 第45页 |
4.4.3 网球特长生出路情况 | 第45-46页 |
4.4.4 初期针对高中生的培养形式 | 第46-47页 |
4.4.5 成熟阶段的小学 --初 中 --高 中的培养模式 | 第47页 |
4.5 未来展望 | 第47-49页 |
4.5.1 南山中学未来展望 | 第47-48页 |
4.5.2 绵阳市南山中学网球培训中心的未来展望 | 第48-49页 |
4.6 南山中学网球特长生项目引起的思考 | 第49-50页 |
4.6.1 关于教练员的培养体系 | 第49页 |
4.6.2 关于青少年培养体系 | 第49-50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0-53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建议 | 第51-53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附件一 | 第57-62页 |
附件二 | 第62-66页 |
访谈提纲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