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与创新 | 第10-14页 |
1.对万国鼎的研究 | 第10-11页 |
2.对民国时期农村土地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一 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5-20页 |
(一)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5-16页 |
(二)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形成的个人因素 | 第16-17页 |
(三)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土地经济思想概述 | 第17-20页 |
二 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的内容 | 第20-47页 |
(一)对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的认识 | 第20-28页 |
1.人多地少、分配不均 | 第20-23页 |
2.持久的细碎农耕制度 | 第23-25页 |
3.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 第25-28页 |
(二)对平均地权的阐释 | 第28-34页 |
1.平均地权具有普遍适用性 | 第28-30页 |
2.把握“平均地权”的时机 | 第30-32页 |
3.实施平均地权的困难性 | 第32-34页 |
(三)对土地改革成败因素的分析 | 第34-40页 |
1.土地改革的原因复杂 | 第34-36页 |
2.土地改革的阻力 | 第36-38页 |
3.土地改革的成功条件 | 第38-40页 |
(四)对农业发展前景的规划 | 第40-47页 |
1.增加耕地与生产 | 第40-41页 |
2.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 第41-43页 |
3.建立标准自耕农场 | 第43-47页 |
三 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的学术实践 | 第47-58页 |
(一)《地政月刊》编辑和教学工作 | 第47-49页 |
1.担任《地政月刊》的总编辑 | 第47-48页 |
2.教学工作 | 第48-49页 |
(二 )撰写《中国田制史》和整理地政文集 | 第49-53页 |
1.撰写《中国田制史》 | 第49-51页 |
2.整理地政文集 | 第51-53页 |
(三)保护中国农业遗产 | 第53-58页 |
1.编辑《中国农学遗产选集》 | 第53-55页 |
2.整理古典农业著作 | 第55-58页 |
四 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的评价 | 第58-64页 |
(一)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的特点 | 第58-60页 |
1.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 第58-59页 |
2.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 第59-60页 |
(二)万国鼎农村土地经济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60-64页 |
1.重视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 | 第60-61页 |
2.推动中国农史研究发展 | 第61-62页 |
3.为我国农业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个人简介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