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至宋代鄱阳地方行政长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1.1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1.1.1 秦汉地方行政研究 | 第7-8页 |
1.1.2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研究 | 第8页 |
1.1.3 隋唐地方行政研究 | 第8-9页 |
1.1.4 宋代地方行政研究 | 第9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1 科学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选题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2 中国湖城——鄱阳 | 第11-13页 |
2.1 鄱阳的界定 | 第11-12页 |
2.1.1 郡之鄱阳 | 第11页 |
2.1.2 县之鄱阳 | 第11-12页 |
2.2 鄱阳历史沿革 | 第12-13页 |
3 秦汉鄱阳行政长官考述 | 第13-18页 |
3.1 番君及其原籍 | 第13-15页 |
3.1.1 先秦之鄱君 | 第13-14页 |
3.1.2 秦汉之鄱君 | 第14-15页 |
3.2 迁任 | 第15-16页 |
3.3 成就 | 第16-18页 |
3.3.1 吴芮 | 第16-17页 |
3.3.2 唐蒙 | 第17-18页 |
4 魏晋南北朝鄱阳行政长官考述 | 第18-28页 |
4.1 地域分布 | 第18-19页 |
4.2 郡望与入仕途径 | 第19-22页 |
4.2.1 郡望家世与入仕途径之关系 | 第22页 |
4.3 迁任 | 第22-25页 |
4.4 成就 | 第25-28页 |
4.4.1 平定战乱 | 第26页 |
4.4.2 执掌教化 | 第26-28页 |
5 隋唐鄱阳行政长官考述 | 第28-39页 |
5.1 地域分布 | 第28-29页 |
5.2 郡望与入仕途径 | 第29-32页 |
5.2.1 郡望与入仕途径 | 第30-31页 |
5.2.2 郡望与入仕途径之关系 | 第31-32页 |
5.3 迁任 | 第32-34页 |
5.3.1 迁任 | 第33-34页 |
5.3.2 迁任原因 | 第34页 |
5.4 成就 | 第34-39页 |
5.4.1 兴修水利建筑 | 第35-36页 |
5.4.2 执掌教化 | 第36-37页 |
5.4.3 文化贡献 | 第37-39页 |
6 宋代鄱阳地方行政长官考述 | 第39-51页 |
6.1 地域分布 | 第39-40页 |
6.2 郡望与入仕途径 | 第40-42页 |
6.3 迁任 | 第42-46页 |
6.4 成就 | 第46-51页 |
6.4.1 执掌教化 | 第46-48页 |
6.4.2 文学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