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论文--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医院、综合医院论文--组织与管理论文

我国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绪论第9-15页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1.研究背景第9页
        2.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0-11页
        1.国内文献综述第10-11页
        2.国外文献综述第11页
    (三)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1-13页
        1.基本概念第11-12页
        2.理论基础第12-13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1.研究思路第13-14页
        2.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4-15页
二、我国医患纠纷的表现与原因第15-19页
    (一)我国医患纠纷的表现形式及特征第15-18页
        1.我国医患纠纷的表现形式第15-16页
        2.我国医患纠纷的特征第16-18页
    (二)我国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第18-19页
        1.医疗产业化的后遗症第18页
        2.医院管理的粗放性第18-19页
        3.患者自身对病情及预后认知的不足第19页
三、我国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主要方式与局限性第19-25页
    (一)我国解决医患纠纷现行方式与局限性第19-23页
        1.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第20页
        2.行政调解第20页
        3.第三方仲裁第20-21页
        4.医事仲裁第21页
        5.民事诉讼第21-22页
        6.医疗事故责任险第22-23页
    (二)我国医患纠纷解决机制局限性产生的原因第23-25页
        1.机构间缺乏协作机制第23-24页
        2.各项制度规定不完善第24-25页
        3.监督体系不完善第25页
四、国外医患纠纷化解机制的经验及启示第25-30页
    (一)国外医患纠纷化解机制的经验第26-29页
        1.美国:机构非诉讼的审前委员会筛查制第26-27页
        2.日本:医师赔偿责任险第27页
        3.德国:医学会和保险公司联合成立的仲裁专家委员会制度第27-29页
    (二)国外医患纠纷化解机制的启示第29-30页
五、我国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第30-43页
    (一)改进现有医患纠纷解决模式第30-36页
        1.适当调解机制的建立健全第30-31页
        2.提高行政调解的公信力第31-32页
        3.患者诉讼制度的完善第32-33页
        4.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建立健全第33-34页
        5.医事仲裁制度的完善第34-35页
        6.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第35-36页
    (二)建立高协调性联动机制第36-39页
        1.免费公共医疗咨询服务机构的建立第36页
        2.和解过程中的第三方调解模式的引进第36-37页
        3.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诉前调解制度的建立第37-38页
        4.医患双方仲裁诉讼选择权的赋予第38页
        5.调解机构和保险公司联动模式的加强第38-39页
    (三)完善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第39-41页
        1.加强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法律保障第39页
        2.对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改革第39-40页
        3.政府投入扶植力度的加大第40页
        4.人才交流互动平台的搭建第40-41页
    (四)健全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监督模式第41-43页
        1.立法、司法、行政部门的通力合作第41-42页
        2.医师协会等组织和民间个人及团体监督作用的发挥整合第42页
        3.社会监督体制的完善第42-43页
六、结语第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清末民初中国医学近代化的日本因素
下一篇:黑河湿地多枝柽柳枝叶性状和光合作用的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