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交通信号控制 | 第13-14页 |
1.1.3 车联网与车路协同 | 第14-15页 |
1.1.4 交通仿真软件 | 第15-16页 |
1.1.5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车联网仿真平台 | 第17-19页 |
1.2.2 基于车路协同的交通信号控制 | 第19-2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3.1 技术路线及难点 | 第21-23页 |
1.3.2 主要内容安排 | 第23-24页 |
2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基本概念与存储表达 | 第24-40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交通信号控制时间参数 | 第24-27页 |
2.2.1 基本时间参数 | 第24-26页 |
2.2.2 信号配时参数 | 第26-27页 |
2.3 交通信号控制结构参数 | 第27-29页 |
2.3.1 相位 | 第27-28页 |
2.3.2 相序 | 第28-29页 |
2.4 交通信号控制评价指标 | 第29-31页 |
2.4.1 延误时间 | 第29-30页 |
2.4.2 排队长度 | 第30页 |
2.4.3 行程时间 | 第30-31页 |
2.4.4 TransModeler整体评价指标 | 第31页 |
2.5 基于双环结构的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的存储与表达 | 第31-35页 |
2.5.1 需求定义 | 第31-32页 |
2.5.2 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的存储结构 | 第32-34页 |
2.5.3 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的表达方式 | 第34-35页 |
2.6 实例分析 | 第35-39页 |
2.6.1 存储结构 | 第36页 |
2.6.2 控制逻辑 | 第36页 |
2.6.3 优化逻辑 | 第36-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基于TransModeler的车联网仿真平台 | 第40-60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基本架构与特点 | 第41-42页 |
3.2.1 基本架构 | 第41页 |
3.2.2 特点 | 第41-42页 |
3.3 关键技术 | 第42-46页 |
3.3.1 DSRC与SAE J2735标准 | 第42-44页 |
3.3.2 TransModeler二次开发 | 第44-46页 |
3.4 应用层研究中间件 | 第46-53页 |
3.4.1 中间件架构 | 第46-47页 |
3.4.2 车联网数据获取机制 | 第47-51页 |
3.4.3 车联网数据应用机制 | 第51-53页 |
3.5 仿真平台软件说明 | 第53-58页 |
3.5.0 设计说明 | 第53-54页 |
3.5.1 界面说明 | 第54-55页 |
3.5.2 使用说明 | 第55-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4 基于车路协同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 | 第60-84页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4.2 控制框架 | 第61-63页 |
4.2.1 真实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交通信号控制框架 | 第61-62页 |
4.2.2 TSM车联网仿真平台下的交通信号控制框架 | 第62-63页 |
4.3 前提与假设 | 第63-64页 |
4.4 基于车路协同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ATSC-CVI) | 第64-73页 |
4.4.1 总体控制流程 | 第64-65页 |
4.4.2 相序优化机制 | 第65-70页 |
4.4.3 相位绿灯时长优化机制 | 第70-73页 |
4.5 基于车路协同的紧急车辆优先通行交通信号控制(PTSC-CVI) | 第73-77页 |
4.5.1 总体控制流程 | 第73-74页 |
4.5.2 绿灯锁定与红灯早断 | 第74-75页 |
4.5.3 相序优化机制 | 第75-77页 |
4.6 实例分析 | 第77-83页 |
4.6.1 道路渠化 | 第77-78页 |
4.6.2 交通需求 | 第78-79页 |
4.6.3 控制现状 | 第79页 |
4.6.4 TransModeler交通建模 | 第79-80页 |
4.6.5 感应控制基础方案生成 | 第80-81页 |
4.6.6 ATSC-CVI仿真 | 第81-82页 |
4.6.7 PTSC-CVI仿真 | 第82-8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5.1 本文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 第90页 |
附录1:作者简介 | 第90页 |
附录2: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90页 |
附录3: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