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以H学院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激励理论 | 第13-16页 |
2.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 第13-14页 |
2.2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14页 |
2.3 阿尔德佛的ERG理论 | 第14-15页 |
2.4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 第15-16页 |
第3章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问题分析 | 第16-23页 |
3.1 民办高校教师的特征分析 | 第16-18页 |
3.1.1 教师来源具有复杂性 | 第16页 |
3.1.2 教师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 | 第16页 |
3.1.3 职业风险较大 | 第16-17页 |
3.1.4 重物质需要轻精神需要 | 第17页 |
3.1.5 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 第17页 |
3.1.6 强烈的归属感需要 | 第17页 |
3.1.7 存在一定的自卑感 | 第17-18页 |
3.2 当前民办高校教师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3.2.1 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 第18页 |
3.2.2 人才使用方面 | 第18-19页 |
3.2.3 教师队伍结构不稳定 | 第19-20页 |
3.3 民办高校教师激励问题的原因 | 第20-23页 |
3.3.1 教师方面原因 | 第20-21页 |
3.3.2 学校方面原因 | 第21页 |
3.3.3 政府方面原因 | 第21-23页 |
第4章 民办高校教师的激励方法分析 | 第23-26页 |
4.1 创设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系统 | 第23页 |
4.2 加强社会保障激励 | 第23-24页 |
4.3 完善青年教师的激励措施 | 第24页 |
4.4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 第24-25页 |
4.5 制造教师民主参与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 第25-26页 |
第5章H学院教师激励实践 | 第26-38页 |
5.1 H学院概况 | 第26-27页 |
5.2 H学院激励现状 | 第27-28页 |
5.3 教师调查总体设计及分析 | 第28-31页 |
5.3.1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9页 |
5.3.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29-31页 |
5.4 H学院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5.4.1 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 第31页 |
5.4.2 教师稳定性较差导致教师外流 | 第31-32页 |
5.4.3 缺乏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 | 第32-33页 |
5.4.4 科研激励不够 | 第33页 |
5.4.5 薪酬制度不完善、教师收入较低 | 第33-34页 |
5.4.6 后勤保障不健全 | 第34页 |
5.4.7 福利待遇偏低 | 第34页 |
5.5 H学院教师激励对策建议 | 第34-38页 |
5.5.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教师结构 | 第35页 |
5.5.2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水平 | 第35页 |
5.5.3 做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 第35-36页 |
5.5.4 加强科研方面激励 | 第36页 |
5.5.5 建立具备激励作用的薪酬方案 | 第36页 |
5.5.6 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 第36-3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