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控装载机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4页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装载机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2.1 装载机发展历程 | 第17-20页 |
1.2.2 装载机工作装置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2.3 装载机未来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1.3 传统装载机原理及问题 | 第23-26页 |
1.3.1 构造原理 | 第23-24页 |
1.3.2 驱动控制 | 第24页 |
1.3.3 传统装载机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1.4 可控机构式工程机械国内外相关研究概括 | 第26-31页 |
1.4.1 可控机构研究概括 | 第26-28页 |
1.4.2 可控机构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1.4.3 可控机构式工程机械研究概括 | 第3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4页 |
第2章 基于图论的新型可控装载机构构型综合研究 | 第34-64页 |
2.1 引言 | 第34页 |
2.2 基于功能性要求的构型综合方法 | 第34-35页 |
2.3 可控装载机构构型分析 | 第35-38页 |
2.3.1 装载机工作装置构型分析 | 第35-37页 |
2.3.2 可控装载机构构型设计要求 | 第37-38页 |
2.4 可控装载机构型综合 | 第38-56页 |
2.4.1 杆件类配综合 | 第38-40页 |
2.4.2 平面闭环两自由度机构综合 | 第40-43页 |
2.4.3 可控装载机构拓扑综合基础 | 第43-45页 |
2.4.4 可控装载机构拓扑综合方案 | 第45-47页 |
2.4.5 拓扑综合 | 第47-51页 |
2.4.6 可控装载机构综合及优选 | 第51-56页 |
2.5 一种主动变胞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第56-63页 |
2.5.1 变胞机构简介 | 第56页 |
2.5.2 主动变胞原理 | 第56-57页 |
2.5.3 工况及运动学分析 | 第57-6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3章 新型可控装载机构运动学分析与尺度综合研究 | 第64-90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可控机构式装载机运动学分析基础 | 第64-68页 |
3.2.1 可控机构式工程机械运动分析方法 | 第64-65页 |
3.2.2 装载机工况及性能分析 | 第65-66页 |
3.2.3 可控装载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66-68页 |
3.3 可控装载机构位姿正、逆解的数值算法 | 第68-74页 |
3.3.1 位姿正解分析 | 第69-72页 |
3.3.2 位姿逆解分析 | 第72-74页 |
3.4 可控装载机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 第74-77页 |
3.4.1 速度、加速度正解分析 | 第74-75页 |
3.4.2 速度、加速度逆解分析 | 第75-77页 |
3.5 可控装载机构构型改进 | 第77-79页 |
3.5.1 改进方案 | 第77-78页 |
3.5.2 工况分析 | 第78-79页 |
3.6 可控装载机构奇异性分析 | 第79-85页 |
3.6.1 正运动学奇异性分析 | 第80-83页 |
3.6.2 逆运动学奇异性分析 | 第83-85页 |
3.7 可控装载机构尺度综合研究 | 第85-89页 |
3.7.1 铲斗尺度分析与设计 | 第86-87页 |
3.7.2 可控装载装载机构尺度综合 | 第87-89页 |
3.7.3 可控装载机构尺度参数 | 第8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4章 新型可控装载机构动力学分析与尺度优化研究 | 第90-109页 |
4.1 引言 | 第90页 |
4.2 可控装载机构多刚体动力学分析 | 第90-98页 |
4.2.1 力学问题简化 | 第90-92页 |
4.2.2 动态静力分析 | 第92-97页 |
4.2.3 输入功率预估 | 第97-98页 |
4.3 动臂升降支链动力学尺度优化研究 | 第98-105页 |
4.3.1 优化问题分析 | 第98-99页 |
4.3.2 尺度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99-103页 |
4.3.3 复合形法 | 第103-104页 |
4.3.4 基于复合形法的尺度优化问题数值求解 | 第104-105页 |
4.4 优化前、后动力学性能对比 | 第105-10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5章 新型可控装载机构仿真分析与样机研制 | 第109-133页 |
5.1 引言 | 第109页 |
5.2 基于功能性要求的运动学分析与数值仿真 | 第109-114页 |
5.2.1 运动学分析 | 第109-110页 |
5.2.2 逆运动学数值仿真分析 | 第110-111页 |
5.2.3 基于虚拟样机的正运动学仿真与分析 | 第111-114页 |
5.3 基于虚拟样机的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 第114-117页 |
5.3.1 虚拟仿真 | 第115-116页 |
5.3.2 电传动系统功率预估与搭建 | 第116-117页 |
5.4 典型工况下主要构件有限元分析 | 第117-122页 |
5.4.1 物料插入工况下构件有限元分析 | 第117-120页 |
5.4.2 上限举升工况下构件有限元分析 | 第120-122页 |
5.5 样机制造与实验 | 第122-130页 |
5.5.1 小型伺服可控装载机构搭建及实验 | 第122-125页 |
5.5.2 全尺寸可控机构式新型装载机研制 | 第125-130页 |
5.6 新型装载机与传统装载机性能对比 | 第130-13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133-134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授权的发明专利 | 第146-1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