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任互联网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可信任互联网 | 第12-17页 |
·可信任互联网的概念 | 第12-14页 |
·可信任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基于真实IPv6地址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 第14页 |
·可信任下一代互联网安全服务 | 第14-15页 |
·可信任下一代互联网应用 | 第15页 |
·可信任互联网的优势以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本章小节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大规模网络测量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 第17-25页 |
·网络测量的主要参数及其定义 | 第17-19页 |
·时延类 | 第17-18页 |
·丢包率 | 第18页 |
·带宽类 | 第18-19页 |
·其他辅助参数 | 第19页 |
·网络测量的方法 | 第19-20页 |
·网关测量 | 第19-20页 |
·用户终端测量 | 第20页 |
·主动测量 | 第20页 |
·被动测量 | 第20页 |
·现有大规模网络测量技术及其系统 | 第20-24页 |
·NIMI | 第21-22页 |
·E2Epi | 第22页 |
·CAIDA SKITTER | 第22页 |
·IPM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可信任互联网服务质量监测系统 | 第25-48页 |
·可信任互联网监测平台的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可信任互联网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26-29页 |
·可信任互联网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模型 | 第26-28页 |
·可信任互联网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架构 | 第28-29页 |
·监测系统的测量业务 | 第29-35页 |
·基本性能测量 | 第30页 |
·用户可感知的特定业务QoS测量 | 第30-35页 |
·可信任互联网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实现 | 第35-48页 |
·客户端和基准器 | 第35-38页 |
·中心服务器 | 第38-39页 |
·数据服务器 | 第39-46页 |
·表示服务器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测量数据分析与呈现 | 第48-63页 |
·基于B/S架构的呈现技术基础 | 第48-51页 |
·B/S架构 | 第48-49页 |
·MVC架构 | 第49-50页 |
·J2EE技术和Struts架构 | 第50-51页 |
·基础测量数据分析与呈现 | 第51-52页 |
·客户端与域内基准器带宽互测 | 第51页 |
·不同域的基准器之间带宽互测 | 第51-52页 |
·基准器对任意目标的时延测量 | 第52页 |
·特定业务测量数据分析与呈现 | 第52-61页 |
·原始数据展现 | 第53-54页 |
·基本结果展示 | 第54-55页 |
·质量排名 | 第55-56页 |
·总体质量分析 | 第56页 |
·失败原因分析 | 第56-57页 |
·统计数值分析 | 第57-58页 |
·N区间分布 | 第58-59页 |
·时延组分分析 | 第59-60页 |
·历史趋势分析 | 第60-61页 |
·路由与拓扑测量数据的分析与呈现 | 第61-62页 |
·路由数据呈现 | 第61页 |
·链路性能探测 | 第61-62页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