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第11-12页 |
·移动支付全球发展水平差异巨大 | 第12-15页 |
·问题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移动支付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国内移动支付研究现状 | 第17页 |
·国内外移动支付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22-37页 |
·移动支付概述 | 第22-24页 |
·移动支付的定义 | 第22页 |
·移动支付的分类 | 第22-23页 |
·移动支付的优缺点 | 第23-24页 |
·技术接受模型(TAM) | 第24-32页 |
·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 | 第24-25页 |
·计划行为理论(TPB) | 第25-26页 |
·技术接受模型(TAM) | 第26-27页 |
·技术接受模型的应用研究 | 第27-32页 |
·文化变量影响研究 | 第32-35页 |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 第32-33页 |
·文化影响技术采纳的相关研究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研究模型及假设 | 第37-43页 |
·研究假设 | 第37-41页 |
·感知有用性 | 第37页 |
·感知易用性 | 第37-38页 |
·感知风险 | 第38-39页 |
·主观规范 | 第39-40页 |
·不确定性规避 | 第40-41页 |
·研究模型 | 第41-42页 |
·模型提出 | 第41-42页 |
·变量定义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43-47页 |
·量表设计 | 第43-44页 |
·问卷设计 | 第44-45页 |
·样本收集方案 | 第4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5-47页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47-67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51页 |
·问卷收集情况 | 第47页 |
·样本人口统计特征分布 | 第47-49页 |
·移动支付业务使用情况 | 第49-51页 |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1-57页 |
·问卷信度分析 | 第51-55页 |
·问卷效度分析 | 第55-57页 |
·中美两国文化对比 | 第57-58页 |
·模型假设检验 | 第58-66页 |
·中国模型实证结果 | 第58-61页 |
·美国模型实证结果 | 第61-63页 |
·中美两国模型对比 | 第63-64页 |
·文化变量的调节效应检验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策略建议 | 第67-69页 |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环境 | 第67页 |
·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的建议 | 第67-69页 |
·针对不同文化情景设计营销重点 | 第67-68页 |
·拓展业务领域,简化交易流程 | 第68页 |
·定位创新群体着力推广 | 第68-6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69-72页 |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研究不足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调研问卷 | 第79-84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