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汽油机论文

配气机构参数对汽油机低速扭矩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的背景第10-11页
    1.2 配气机构的发展状况第11-14页
        1.2.1 配气机构的简介第11-12页
        1.2.2 配气机构发展新形式第12-14页
    1.3 凸轮型线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意义第14-16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凸轮型线设计理论依据第18-32页
    2.1 凸轮型线的设计方法第18页
    2.2 凸轮型线的设计准则第18-19页
    2.3 凸轮缓冲段第19-23页
        2.3.1 缓冲段设置的重要性第19-20页
        2.3.2 缓冲段的基本参数的选择和设置第20-21页
        2.3.3 缓冲段的类型第21-23页
    2.4 凸轮工作段第23-28页
        2.4.1 高次方多项式凸轮型线第23-25页
        2.4.2 圆弧凸轮型线第25页
        2.4.3 低次方组合多项式凸轮型线第25-27页
        2.4.4 复合正弦抛物线型线第27页
        2.4.5 FB2型凸轮型线第27-28页
    2.5 凸轮型线静态评价参数第28-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配气机构凸轮型线的仿真模型建立及其设计第32-56页
    3.1 软件介绍 — AVL Excite Timing Drive第32-33页
    3.2 Excite Timing Drive模型建立第33页
    3.3 Cam Design凸轮型线设计简介第33-34页
    3.4 Cam Design凸轮型线设计方法第34-39页
    3.5 凸轮型线各基本参数对型线各评判参数影响规律探究第39-49页
    3.6 针对目标发动机凸轮型线各主要参数的初步选择第49-51页
    3.7 凸轮型线初步设计方案制定第51-53页
    3.8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4章 整机模型搭建第56-66页
    4.1 GT软件的介绍第56-57页
    4.2 发动机管路建立的理论基础第57-59页
        4.2.1 流动计算的基本原理第57-58页
        4.2.2 管路与接头原理第58-59页
    4.3 燃烧模型原理第59-60页
    4.4 燃油喷射模块基本原理第60页
    4.5 发动机的建模数据第60-61页
    4.6 发动机模型建立第61-63页
        4.6.1 配气机构参数的导入第61-62页
        4.6.2 进气管道的划分第62-63页
    4.7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实验数据的对比第63-64页
    4.8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配气参数对发动机影响的研究及设计方案第66-84页
    5.1 探究配气相位对发动机低速扭矩的影响第66-70页
    5.2 凸轮型线关闭段缓冲段速度对扭矩影响规律第70-71页
    5.3 发动机配气方案的设计与选择第71-79页
        5.3.1 发动机四种配气方案的凸轮型线设计参数第71-75页
        5.3.2 四种方案的综合对比分析第75-79页
    5.4 新配气相位下凸轮型线的改进第79-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6.1 全文总结第84-85页
    6.2 工作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92-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lexRay的复合制动系统硬件在环研究
下一篇:唐津高速扩建项目材料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