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车载线控系统的发展及起源 | 第10-12页 |
1.1.1 车载线控系统的起源 | 第10-11页 |
1.1.2 车载线控系统的应用障碍 | 第11页 |
1.1.3 车载线控系统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1.2 未来汽车对通讯网络的高级应用要求 | 第12-14页 |
1.2.1 通讯系统数量与日俱增的趋势 | 第12-13页 |
1.2.2 对通讯网络的更高要求 | 第13-14页 |
1.3 FlexRay协议介绍与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电子制动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1.4.1 电子制动系统的起源 | 第15页 |
1.4.2 EHB和EMB的特点与比较 | 第15-16页 |
1.5 复合制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FlexRay协议特性分析及应用层开发 | 第20-46页 |
2.1 车载网络的高级功能需求 | 第20-26页 |
2.1.1 通讯速度需求 | 第20页 |
2.1.2 通讯稳定性需求 | 第20-21页 |
2.1.3 通讯方式灵活性需求 | 第21-22页 |
2.1.4 媒介访问权限管理需求 | 第22-23页 |
2.1.5 同步机制需求 | 第23-24页 |
2.1.6 灵活拓扑结构需求 | 第24-26页 |
2.2 FlexRay通讯协议网络接口和网络数据库配置 | 第26-39页 |
2.2.1 FlexRay网络设计应用层需求 | 第26-28页 |
2.2.2 信号与报文的映射 | 第28-35页 |
2.2.3 FlexRay网络调度表配置 | 第35-36页 |
2.2.4 FlexRay网络参数配置 | 第36-39页 |
2.3 FlexRay通讯网络的完成和测试 | 第39-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复合制动防抱死ABS控制策略 | 第46-62页 |
3.1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和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复合制动系统平台建立 | 第46-52页 |
3.1.1 电子机械制动介绍及控制策略 | 第46-49页 |
3.1.2 电子液压制动介绍及控制策略 | 第49-51页 |
3.1.3 复合制动系统的优势 | 第51-52页 |
3.2 基于模糊控制的防抱死制动控制策略建模 | 第52-60页 |
3.2.1 车辆状态的稳定性评价 | 第52页 |
3.2.2 基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理想比例(i曲线)的初步制动力分配 | 第52-53页 |
3.2.3 不同路面附着系数下的最佳滑移率判断 | 第53-54页 |
3.2.4 ABS的结构与控制策略 | 第54-58页 |
3.2.5 基于模糊控制的ABS模型创建 | 第58-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FlexRay通讯架构与硬件在环试验 | 第62-80页 |
4.1 FlexRay通讯网络物理层架构 | 第62-67页 |
4.1.1 控制器物理层硬件选择 | 第62-63页 |
4.1.2 FlexRay通讯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第63-67页 |
4.2 基于复合制动系统平台的ABS系统硬件在环实验 | 第67-79页 |
4.2.1 路面附着系数为 0.8 的ABS系统试验 | 第67-70页 |
4.2.2 路面附着系数为 0.4 的ABS系统试验 | 第70-74页 |
4.2.3 路面附着系数为 0.2 的ABS系统试验 | 第74-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80-8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