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

GDI发动机应用米勒循环提高经济性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15页
    1.2 缸内直喷汽油机第15-17页
        1.2.1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第15-16页
        1.2.2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混合气形成第16-17页
    1.3 可变气门技术第17-19页
        1.3.1 可变气门技术的发展第17页
        1.3.2 全可变气门技术的优势第17-19页
        1.3.3 全可变气门机构的分类第19页
    1.4 米勒循环第19-21页
        1.4.1 米勒循环的由来第19-20页
        1.4.2 米勒循环的优缺点第20-21页
    1.5 米勒循环在汽油机上应用的研究第21-22页
        1.5.1 国外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2-24页
第2章 GDI发动机GT-POWER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第24-36页
    2.1 GT-POWER和GT-POST软件的介绍第24-25页
    2.2 GDI发动机的模型建立第25-33页
        2.2.1 原机参数第25-26页
        2.2.2 外部环境第26页
        2.2.3 进排气管路各组件参数的设定第26-29页
        2.2.4 发动机主体组件参数的设定第29-33页
    2.3 GDI发动机的模型的验证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米勒循环对GDI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第36-64页
    3.1 奥托循环控制负荷和米勒循环控制负荷的原理第36-37页
    3.2 GT-POWER中能量分析原理第37-39页
    3.3 米勒循环对原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第39-46页
        3.3.1 米勒循环和奥托循环燃油经济性的比较第39-42页
        3.3.2 米勒循环和奥托循环的燃油能量分配比较第42-44页
        3.3.3 米勒循环和奥托循环的泵气损失比较第44-46页
        3.3.4 米勒循环和奥托循环的摩擦损失比较第46页
    3.4 米勒循环对高压缩比的GDI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第46-62页
        3.4.1 提高发动机压缩比的措施第46-47页
        3.4.2 爆震模型的设置第47-48页
        3.4.3 高压缩比发动机应用米勒循环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第48-53页
        3.4.4 增大发动机压缩比燃油能量分配情况第53-55页
        3.4.5 增大发动机压缩比的缸内温度和传热率情况第55-58页
        3.4.6 增大发动机压缩比的泵气损失情况第58-60页
        3.4.7 增大发动机压缩比的摩擦损失情况第60-62页
    3.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LIVC在GDI发动机上应用的喷油参数的初步探究第64-92页
    4.1 三维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4-66页
        4.1.1 三维模型动网格的划分第64-66页
        4.1.2 计算边界条件和燃烧室初始条件第66页
        4.1.3 模拟中计算模型的选择第66页
    4.2 三维仿真模型的验证第66-68页
    4.3 喷油参数的探究思路以及探究方案第68-70页
        4.3.1 喷油参数的探究思路第68-69页
        4.3.2 喷油参数的探究方案第69-70页
    4.4 喷油参数对缸内混合气形成过程的分析第70-83页
        4.4.1 缸内速度场分析第70-76页
        4.4.2 缸内浓度场分析第76-83页
    4.5 喷油参数对推出气缸的混合气的影响第83-89页
        4.5.1 进气门处的浓度场分析第83-86页
        4.5.2 气缸内和模型整体的平均当量比分析第86-89页
    4.6 本章小结第89-92页
第5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第92-96页
    5.1 全文总结第92-94页
    5.2 工作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0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平南热电厂烟气超低排放项目改造方案设计
下一篇:SWIFT与FTire轮胎模型的应用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