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上市公司连锁董事对盈余质量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9-22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3 文献综述第18-19页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9-22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 连锁董事与盈余质量相关理论第22-28页
    2.1 连锁董事的基础理论第22-23页
        2.1.1 连锁董事定义第22页
        2.1.2 连锁董事类型第22-23页
    2.2 盈余质量的基础理论第23-25页
        2.2.1 盈余质量定义第23页
        2.2.2 盈余质量特征第23-24页
        2.2.3 盈余质量评价第24-25页
    2.3 连锁董事与盈余质量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2.3.1 社会镶嵌理论第25页
        2.3.2 互惠理论第25-26页
        2.3.3 资源依赖理论第26页
        2.3.4 阶层凝聚理论第26-27页
        2.3.5 监督控制理论第27-28页
3 上市公司连锁董事与盈余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第28-38页
    3.1 上市公司连锁董事现象分析第28-33页
        3.1.1 连锁董事的整体分布特征第28-29页
        3.1.2 连锁董事的职业结构第29-31页
        3.1.3 连锁董事的任职情况第31-33页
    3.2 存在连锁董事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现状第33-36页
    3.3 连锁董事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第36-38页
        3.3.1 从资源和信息方面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第36页
        3.3.2 从战略决策方面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第36-37页
        3.3.3 从监督效率方面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第37页
        3.3.4 从专业素养方面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第37-38页
4 上市公司连锁董事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8-46页
    4.1 研究假设与变量设计第38-40页
        4.1.1 研究假设第38页
        4.1.2 变量设计第38-40页
    4.2 研究设计第40-41页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第40页
        4.2.2 构建实证模型第40-41页
    4.3 实证检验与分析第41-46页
        4.3.1 描述性统计第41-42页
        4.3.2 相关性分析第42-44页
        4.3.3 回归分析第44-45页
        4.3.4 实证分析结论第45-46页
5 规范连锁董事提高盈余质量对策第46-51页
    5.1 完善连锁董事的选任制度第46-48页
        5.1.1 根据企业情况制定连锁董事任免制度第46页
        5.1.2 适当规定连锁董事数量和任职资格第46-47页
        5.1.3 建立连锁董事评价制度第47-48页
    5.2 颁布连锁董事相关法律法规第48-49页
        5.2.1 制定相关法规约束连锁董事共谋行为第48页
        5.2.2 完善连锁董事责任赔偿制度第48-49页
    5.3 完善连锁董事监督和激励制度第49-51页
        5.3.1 加强连锁董事在内部治理中的监督作用第49页
        5.3.2 重视对连锁董事的声誉激励和股权激励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朝阳市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