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磁流变阻尼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论文整体结构 | 第11-13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2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 | 第13-22页 |
2.1 磁流变液 | 第13页 |
2.2 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2.3 磁流变阻尼器及其应用 | 第14-15页 |
2.4 磁流变阻尼器的模型 | 第15-19页 |
2.4.1 磁流变阻尼器数学模型 | 第15-18页 |
2.4.2 改进的磁流变阻尼器Bouc-Wen模型 | 第18-19页 |
2.5 磁流变阻尼器的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19-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磁流变阻尼器的BP神经网络逆模型 | 第22-28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神经网络概述 | 第22-25页 |
3.2.1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2-23页 |
3.2.2 BP神经网络 | 第23-25页 |
3.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MR阻尼器逆模型 | 第25-27页 |
3.3.1 神经网络结构的确定 | 第25-26页 |
3.3.2 训练样本的产生和模型的训练及验证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28-36页 |
4.1 悬架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 | 第28-29页 |
4.2 路面输入模型 | 第29-32页 |
4.2.1 随机路面输入模型 | 第29-31页 |
4.2.2 冲击路面输入模型 | 第31-32页 |
4.3 半主动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32-35页 |
4.3.1 前后轮四自由度1/2车半主动悬架模型 | 第32-33页 |
4.3.2 左右轮四自由度1/2车半主动悬架模型 | 第33-34页 |
4.3.3 半主动悬架仿真模型 | 第34-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5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汽车悬架半主动控制 | 第36-47页 |
5.1 PID控制和模糊控制理论 | 第36-38页 |
5.1.1 PID控制理论 | 第36-37页 |
5.1.2 模糊控制理论 | 第37-38页 |
5.2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模糊PID控制方法研究 | 第38-42页 |
5.2.1 模糊PID控制原理 | 第38-39页 |
5.2.2 模糊PID控制器的建立 | 第39-40页 |
5.2.3 模糊控制器的编制 | 第40-41页 |
5.2.4 悬架系统模糊PID控制器仿真模型 | 第41-42页 |
5.3 半主动悬架的模糊神经控制方法研究 | 第42-46页 |
5.3.1 模糊神经网络概述 | 第42-43页 |
5.3.2 模糊神经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43-44页 |
5.3.3 模糊神经控制悬架在MATLAB中的实现 | 第44-4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 第47-62页 |
6.1 前后轮四自由度1/2汽车半主动悬架仿真 | 第48-54页 |
6.1.1 随机路面输入时的仿真分析 | 第48-49页 |
6.1.2 汽车驶过减速带时的仿真分析 | 第49-51页 |
6.1.3 相同路面等级不同车速下的仿真分析 | 第51-53页 |
6.1.4 不相同路面等级相同车速下的仿真分析 | 第53-54页 |
6.2 左右轮四自由度1/2汽车半主动悬架仿真 | 第54-61页 |
6.2.1 随机白噪声路面输入时的仿真分析 | 第54-56页 |
6.2.2 汽车驶过减速带时的仿真分析 | 第56-58页 |
6.2.3 相同路面等级不同车速下的仿真分析 | 第58-60页 |
6.2.4 不同路面等级相同车速下的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7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