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水稻WRKY28突变体创制及其基因的抗病功能探索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缩略词表第12-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8页
    1.1 水稻白叶枯病第14-15页
    1.2 植物抗病机制第15-19页
        1.2.1 水杨酸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5-16页
        1.2.2 茉莉酸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6-17页
        1.2.3 赤霉素介导的抗病通路第17页
        1.2.4 乙烯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7-18页
        1.2.5 其它激素介导的抗病途径第18-19页
    1.3 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3.1 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和功能第19-20页
        1.3.2 WRKY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分类第20页
        1.3.3 WRKY转录因子的功能第20-23页
    1.4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第23-26页
        1.4.1 基因编辑技术简介第23-24页
        1.4.2 CRISPR/Cas系统简介第24页
        1.4.3 CRISPR/Cas9技术在水稻基因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第24-26页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CRISPR/Cas9载体优化及应用其编辑水稻D3基因第28-46页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8-29页
        2.1.1 材料与菌株第28页
        2.1.2 载体与试剂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7页
        2.2.1 大肠杆菌热激感受态细胞DH5α的制备第29页
        2.2.2 根癌农杆菌电击感受态细胞EHA105的制备第29-30页
        2.2.3 CRISPR/Cas9载体优化第30-32页
        2.2.4 靶位点的选择与引物设计第32-33页
        2.2.5 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构建第33-35页
        2.2.6 农杆菌的转化及其介导的水稻日本晴遗传转化第35-36页
        2.2.7 转基因水稻植株突变体检测第36-37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7-43页
        2.3.1 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构建第37-38页
        2.3.2 转基因植株突变体检测结果第38-41页
        2.3.3 转基因水稻突变体植株表型鉴定第41-43页
    2.4 讨论第43-46页
第三章 OsWRKY28 CRISPR/Cas9材料的获取与初步分析第46-50页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3.4 讨论第49-50页
第四章 基因克隆第50-58页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0页
        4.1.1 材料与菌株第50页
        4.1.2 载体与试剂第50页
    4.2 实验方法第50-54页
        4.2.1 水稻叶片总RNA提取第50-51页
        4.2.2 cDNA的合成第51-52页
        4.2.3 引物设计及目标基因OsWRKY28的CDS序列扩增第52-53页
        4.2.4 凝胶回收纯化第53-54页
        4.2.5 T-A连接及连接产物的转化第54页
        4.2.6 菌液鉴定及序列分析第54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4-56页
        4.3.1 OsWRKY28基因克隆第54-55页
        4.3.2 测序结果分析第55-56页
    4.4 讨论第56-58页
第五章 OsWRKY28基因的表达分析第58-72页
    5.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8-59页
        5.1.1 材料与菌株第58页
        5.1.2 载体与试剂第58-59页
    5.2 实验方法第59-64页
        5.2.1 OsWRKY28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59-62页
        5.2.2 OsWRKY28的自激活转录活性分析第62-63页
        5.2.3 OsWRKY28的组织性表达第63-64页
        5.2.4 OsWRKY28对激素处理和环境胁迫的响应第64页
        5.2.5 OsWRKY28对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P10(PXO124)的响应第64页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69页
        5.3.1 OsWRKY28的亚细胞定位第64-66页
        5.3.2 OsWRKY28自激活转录活性分析第66-67页
        5.3.3 OsWRKY28的组织表达分析第67页
        5.3.4 OsWRKY28对激素处理和环境胁迫的响应第67-68页
        5.3.5 OsWRKY28对白叶枯病菌的响应第68-69页
    5.4 讨论第69-72页
第六章 OsWRKY28超表达材料的获取及初步分析第72-84页
    6.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72页
        6.1.1 材料与菌株第72页
        6.1.2 载体与试剂第72页
    6.2 实验方法第72-75页
        6.2.1 OsWRKY28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2-73页
        6.2.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73-74页
        6.2.3 转基因植株的阳性鉴定第74页
        6.2.4 转基因植株OsWRKY28表达量的检测第74-75页
        6.2.5 部分超表达植株中marker gene的表达量的检测第75页
        6.2.6 转基因植株抗病性分析第75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6.3.1 OsWRKY28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5-76页
        6.3.2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阳性鉴定及表达量检测第76-77页
        6.3.3 T_1代转基因植株的阳性鉴定及表达量检测第77-79页
        6.3.4 T_1代转基因阳性植株中marker gene的表达量第79-80页
        6.3.5 OsWRKY28 T_1代超表达材料抗病性分析第80-81页
    6.4 讨论第81-84页
第七章 总结第84-88页
    7.1 主要结论第84-85页
    7.2 展望第85-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0页
附录第100-10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抗稻瘟病PTI相关基因的筛选及抗稻瘟病pi21基因编辑材料的创制
下一篇:箭叶淫羊藿栽培过程中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