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箭叶淫羊藿种子萌发研究 | 第17-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结果 | 第22-34页 |
1 箭叶淫羊藿种子基本形态特征 | 第22-23页 |
2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 第23页 |
3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4 箭叶淫羊藿种子吸水率变化 | 第24页 |
5 箭叶淫羊藿种子内含抑制物质生物测定 | 第24-25页 |
6 种子发芽床的选择 | 第25页 |
7 温度对箭叶淫羊藿种子胚率的影响 | 第25-33页 |
8 大田重复实验 | 第33-34页 |
9 种子发育过程中胚的形态变化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7页 |
第二章 不同栽培条件对箭叶淫羊藿移栽苗的成活率、产量及含量的影响 | 第37-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8页 |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7-38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48页 |
结果 | 第48-51页 |
1 实验结果 | 第48-49页 |
2 变异系数权重法的综合评价 | 第49-50页 |
3 正交分析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第三章 施肥对箭叶淫羊藿产量及含量的影响 | 第53-6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结果 | 第56-66页 |
1 施肥对各小区S PA D的 影响 | 第56-57页 |
2 实验结果 | 第57-58页 |
3 灰色模式识别法综合评价 [ 39 ] | 第58-61页 |
4 次年分枝数 | 第61页 |
5 箭叶淫羊藿形态变化 | 第61-64页 |
6 箭叶淫羊藿花期观察 | 第64-66页 |
讨论 | 第66-69页 |
第四章 叶面肥对箭叶淫羊藿产量及含量的影响 | 第69-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69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9-71页 |
结果 | 第71-74页 |
1 实验结果 | 第71-72页 |
2 变异系数权重法综合评价 | 第72-73页 |
3 正交分析 | 第73-74页 |
讨论 | 第74-77页 |
第五章 箭叶淫羊藿采收期的研究 | 第77-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7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7-78页 |
结果 | 第78-81页 |
1 箭叶淫羊藿不同部位含量的测定 | 第78-79页 |
2 不同采收时间各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79-80页 |
3 数据评价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 第95-108页 |
附录一 箭叶淫羊藿栽培及实验操作 | 第95-100页 |
附录二 文献综述 | 第100-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附录三 箭叶淫羊藿栽培过程建议 | 第107-108页 |
附录四 在校期间论文情况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