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审计风险概念及准则 | 第12-13页 |
1.2.2 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 第13-14页 |
1.2.3 审计风险的控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审计风险控制理论分析 | 第18-23页 |
2.1 审计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页 |
2.1.2 多米诺骨牌效应 | 第18页 |
2.1.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4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9页 |
2.2 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2.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 第19-20页 |
2.2.2 审计风险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3 审计风险的种类 | 第21-22页 |
2.2.4 审计风险模型 | 第22-23页 |
第3章 A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第23-35页 |
3.1 A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概况 | 第23-24页 |
3.1.1 A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简介 | 第23-24页 |
3.2 A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第24-35页 |
3.2.1 现有审计风险控制体系 | 第24-26页 |
3.2.2 业务承接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第26-32页 |
3.2.3 审计计划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第32页 |
3.2.4 审计实施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第32-34页 |
3.2.5 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风险控制现状 | 第34-35页 |
第4章 A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审计风险控制问题 | 第35-45页 |
4.1 风险评级不完善 | 第35-36页 |
4.1.1 风险评级依据过于简单 | 第35页 |
4.1.2 风险评级未严格执行 | 第35-36页 |
4.2 审计客体风险评估不全面 | 第36-39页 |
4.2.1 未及时发现客户管理层舞弊动机 | 第36-38页 |
4.2.2 未全面评价客户内部控制制度 | 第38-39页 |
4.3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不彻底 | 第39-42页 |
4.3.1 三级复核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39-40页 |
4.3.2 复核意见落实不足 | 第40-42页 |
4.4 审计人员管理欠缺 | 第42-45页 |
4.4.1 培训体系未及时更新 | 第42-43页 |
4.4.2 缺乏合理的薪酬体系 | 第43页 |
4.4.3 审计人员流动性大 | 第43-45页 |
第5章 A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分所审计风险控制改进措施 | 第45-53页 |
5.1 改进风险评级机制 | 第45-46页 |
5.1.1 细化风险评级依据 | 第45页 |
5.1.2 严格执行风险评级机制 | 第45-46页 |
5.2 全面评估审计客体风险 | 第46-47页 |
5.2.1 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 第46-47页 |
5.2.2 全面评估客户内控制度 | 第47页 |
5.3 全面落实审计复核 | 第47-49页 |
5.3.1 建立科学的审计复核体系 | 第47-48页 |
5.3.2 落实审计复核的监督工作 | 第48-49页 |
5.3.3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49页 |
5.4 完善审计人员管理 | 第49-53页 |
5.4.1 完善人才的分类分级培训制度 | 第49-50页 |
5.4.2 薪酬激励制度优化 | 第50-51页 |
5.4.3 建立合理的招聘体系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