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第三方征信存在的问题探究--以芝麻信用为例
| 摘要 | 第7-8页 |
| Abstract | 第8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页 |
| 1.3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页 |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 2 芝麻信用案例介绍 | 第15-24页 |
| 2.1 互联网金融与第三方征信的介绍 | 第15-19页 |
| 2.1.1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 第15-16页 |
| 2.1.2 第三方征信与央行征信的区别 | 第16页 |
| 2.1.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第三方征信的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 2.2 芝麻信用简介及运作模式 | 第19-22页 |
| 2.2.1 芝麻信用简介 | 第19-20页 |
| 2.2.2 芝麻信用的运作模式 | 第20-22页 |
| 2.3 芝麻信用的运作模式分析 | 第22-24页 |
|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芝麻信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4-30页 |
| 3.1 法律层面的问题 | 第24-26页 |
| 3.1.1 数据来源的合法性 | 第24页 |
| 3.1.2 征信数据难以整合 | 第24-25页 |
| 3.1.3 个人隐私存在泄露风险 | 第25-26页 |
| 3.2 商业模式方面的问题 | 第26-27页 |
| 3.2.1 初期投入成本大、见效慢 | 第26页 |
| 3.2.2 盈利模式转型问题 | 第26-27页 |
| 3.3 评分模型方面的问题 | 第27-28页 |
| 3.3.1 评分模型构造难度较大 | 第27-28页 |
| 3.3.2 信用状况的效用风险 | 第28页 |
| 3.4 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 | 第28-30页 |
| 4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芝麻信用的发展建议 | 第30-33页 |
| 4.1 建立互联网征信信息共享机制 | 第30页 |
| 4.2 严格控制征信机构的准入门槛 | 第30-31页 |
| 4.3 评分模型市场化抉择 | 第31页 |
| 4.4 通过黑盒测试保证数据安全性 | 第31-33页 |
| 5 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33-35页 |
| 5.1 结论 | 第33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