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铁路地下长隧道热环境模拟及排热形式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理论 | 第17-26页 |
2.1 三维数值计算理论 | 第17-22页 |
2.1.1 基本控制方程 | 第17-18页 |
2.1.2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18-20页 |
2.1.3 控制方法的离散 | 第20页 |
2.1.4 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0页 |
2.1.5 CFD动网格技术 | 第20-22页 |
2.2 一维数值计算理论 | 第22-25页 |
2.2.1 一维隧道通风理论 | 第22页 |
2.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2.3 非恒定流计算方法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市域铁路隧道通风特性研究 | 第26-46页 |
3.1 工程介绍 | 第26页 |
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26-29页 |
3.2.1 线路节点图 | 第26-27页 |
3.2.2 计算条件选取 | 第27-29页 |
3.3 正常运营工况热环境模拟分析 | 第29-31页 |
3.3.1 隧道温度分布分析 | 第29-30页 |
3.3.2 隧道换气效果分析 | 第30-31页 |
3.4 隧道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6页 |
3.4.1 行车对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2 列车速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3.4.3 客流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 有无轨道排热系统热环境对比 | 第36-39页 |
3.5.1 温度分布对比 | 第37-38页 |
3.5.2 换气效果对比 | 第38-39页 |
3.6 阻塞工况通风模拟分析 | 第39-44页 |
3.6.1 阻塞发生在入口隧道段 | 第39-41页 |
3.6.2 阻塞发生在站间隧道段 | 第41-42页 |
3.6.3 阻塞发生在出口隧道段 | 第42-44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市域铁路长隧道热环境近场研究 | 第46-64页 |
4.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6-49页 |
4.1.1 模型的简化 | 第46页 |
4.1.2 模型基本数据 | 第46-47页 |
4.1.3 网格的划分 | 第47-48页 |
4.1.4 边界条件设置 | 第48-49页 |
4.1.5 列车运行规律的描述 | 第49页 |
4.2 隧道内压力场分析 | 第49-53页 |
4.2.1 压力场分布特点 | 第50-51页 |
4.2.2 压力动态变化规律 | 第51-53页 |
4.3 隧道内速度场分析 | 第53-57页 |
4.3.1 列车高速运行时速度场 | 第53-54页 |
4.3.2 列车停靠站台时速度场 | 第54-56页 |
4.3.3 活塞风动态发展过程 | 第56-57页 |
4.4 隧道内温度场分析 | 第57-63页 |
4.4.1 列车高速运行时温度场 | 第57-58页 |
4.4.2 列车停靠站台时温度场 | 第58-62页 |
4.4.3 车站轨行区温度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轨道排热系统对隧道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 第64-76页 |
5.1 工况的确定 | 第64页 |
5.2 不同工况排热效果对比 | 第64-71页 |
5.2.1 列车停站过程 | 第65-68页 |
5.2.2 列车出站过程 | 第68-71页 |
5.3 不同工况温度变化规律 | 第71-75页 |
5.3.1 取消轨顶和轨底风口 | 第71-72页 |
5.3.2 只设轨顶排热风口 | 第72-73页 |
5.3.3 只设轨底排热风口 | 第73-74页 |
5.3.4 工况对比结果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不足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