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0-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2.1 关于社交焦虑第12-15页
        2.1.1 焦虑的概念第12页
        2.1.2 社交焦虑及社交焦虑障碍第12-13页
        2.1.3 社交焦虑的负面影响第13-14页
        2.1.4 有关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第14-15页
    2.2 关于生物反馈疗法第15-18页
        2.2.1 生物反馈的定义第15-16页
        2.2.2 生物反馈疗法的发展第16-17页
        2.2.3 生物反馈的作用机制第17-18页
    2.3 关于心率变异性第18-23页
        2.3.1 心率变异性的定义第18-19页
        2.3.2 心率变异性的生理基础第19-20页
        2.3.3 心率变异性的分析方法和各指标生理意义第20-22页
        2.3.4 心率变异性指标在生物反馈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第22-23页
第3章 问题提出第23-24页
第4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24-40页
    4.1 研究目的第24页
    4.2 研究假设第24页
    4.3 研究方法第24-25页
        4.3.1 研究工具第24-25页
        4.3.2 实验对象第25页
    4.4 实验设计第25-40页
        4.4.1 前期准备第25页
        4.4.2 干预设计第25-26页
        4.4.3 训练反馈项目第26-35页
        4.4.4 实验步骤第35-39页
        4.4.5 数据收集第39-40页
第5章 研究结果第40-46页
    5.1 研究结果第40-45页
        5.1.1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研究的量化结果第40-42页
        5.1.2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干预研究的质性调查结果第42-45页
    5.2 小结第45-46页
第6章 综合讨论第46-51页
    6.1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第46-48页
    6.2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对社交焦虑干预疗效的产生机制第48-49页
    6.3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干预的特点第49页
    6.4 关于团体生物反馈训练中的思考第49-50页
        6.4.1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中的操作问题第49-50页
        6.4.2 团体生物反馈训练中的优势第50页
    6.5 本研究对教育的启示第50-51页
第7章 结论第51-54页
    7.1 结论第51页
    7.2 创新点及意义第51-52页
        7.2.1 创新点第51-52页
        7.2.2 意义第52页
    7.3 不足及建议第52-54页
        7.3.1 不足第52页
        7.3.2 建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58-59页
附录A第59-61页
附录B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方基督教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