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刚玉砂轮的钛合金磨削性能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1.1 钛合金及磨削加工特点 | 第10-11页 |
| 1.1.1 钛合金材料特性 | 第10-11页 |
| 1.1.2 钛合金磨削加工特点 | 第11页 |
| 1.2 钛合金磨削砂轮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 1.2.1 传统钛合金磨削砂轮 | 第11-12页 |
| 1.2.2 新型超硬材料砂轮 | 第12-13页 |
| 1.3 微晶刚玉磨料 | 第13-14页 |
| 1.4 磨削表面完整性 | 第14-19页 |
| 1.4.1 表面完整性评价体系 | 第14-16页 |
| 1.4.2 钛合金表面完整性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5 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1.5.1 课题来源 | 第19-20页 |
| 1.5.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2 磨削工艺试验及检测系统 | 第21-31页 |
| 2.1 试验设备及砂轮 | 第21-23页 |
| 2.1.1 磨床及其参数 | 第21页 |
| 2.1.2 砂轮及修整参数 | 第21-23页 |
| 2.2 工件材料特性 | 第23-24页 |
| 2.3 磨削力信号采集与处理 | 第24-26页 |
| 2.4 表面完整性检测设备 | 第26-30页 |
| 2.4.1 工件表面形貌检测设备 | 第26页 |
| 2.4.2 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设备 | 第26-27页 |
| 2.4.3 金相组织观察设备 | 第27-28页 |
| 2.4.4 工件表面残余应力检测设备 | 第28页 |
| 2.4.5 显微硬度检测设备 | 第28-29页 |
| 2.4.6 砂轮表面形貌检测设备 | 第29-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微晶刚玉磨料磨削表面完整性影响研究 | 第31-44页 |
| 3.1 磨削加工试验方案 | 第31页 |
| 3.2 工件表面形貌观测 | 第31-32页 |
| 3.3 工件表面粗糙度 | 第32-34页 |
| 3.4 工件表面残余应力检测 | 第34-38页 |
| 3.4.1 X射线衍射法测量原理 | 第34-35页 |
| 3.4.2 X射线衍射法的参数设置与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 3.4.3 工件表面残余应力检测结果 | 第36-38页 |
| 3.5 微观金相组织观察 | 第38-40页 |
| 3.5.1 金相观测样件制备 | 第38-39页 |
| 3.5.2 金相组织观测结果 | 第39-40页 |
| 3.6 显微硬度检测 | 第40-43页 |
| 3.6.1 微硬度测量原理 | 第41页 |
| 3.6.2 显微硬度检测结果 | 第41-43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磨削力及磨削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 第44-56页 |
| 4.1 磨削力测量试验方案 | 第44-46页 |
| 4.2 磨削力对比试验研究 | 第46-48页 |
| 4.3 磨削参数对磨削力影响规律研究 | 第48-52页 |
| 4.3.1 砂轮线速度影响规律研究 | 第48-49页 |
| 4.3.2 磨削深度影响规律研究 | 第49-50页 |
| 4.3.3 工件进给速度影响规律研究 | 第50-52页 |
| 4.4 磨削力回归模型 | 第52-54页 |
| 4.4.1 法向磨削力回归模型 | 第52-53页 |
| 4.4.2 切向磨削力回归模型 | 第53-5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5 微晶刚玉磨料磨粒磨损研究 | 第56-61页 |
| 5.1 砂轮表面形貌及堵塞程度对比 | 第56-57页 |
| 5.2 磨粒磨损形式对比 | 第57-5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