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一、绪论第14-22页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2. 研究意义第15页
    (二) 文献综述第15-19页
        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19页
        3. 对国内外研究的点评第19页
    (三) 相关概念及研究内容第19-21页
        1. 相关概念第19-20页
        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四)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第21-22页
        1. 研究方法第21页
        2. 本文创新与不足第21-22页
二、我国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问题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第22-31页
    (一) 政府规制的理论依据第22-25页
        1. 外部性理论第22-23页
        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3-24页
        3. 公共产品理论第24-25页
        4. 环境正义理论第25页
    (二) 政府规制的现实必要性第25-31页
        1. 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问题日益凸显第25-28页
        2. 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加重环境污染第28-29页
        3. 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引发社会矛盾第29-31页
三、我国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政府规制现状与典型案例分析第31-42页
    (一) 政府对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规制的现状第31-35页
        1. 中央统筹,地方实施的规制体制第31-32页
        2. 层次分明,分类规制的法律体系第32-33页
        3. 内容广泛,具体多样的规制手段第33-35页
    (二) 我国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典型案例及评析第35-39页
        1. 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事件及评析第35-36页
        2. 39吨含汞废料被非法倾倒河南洛宁事件及评析第36-37页
        3. 上海垃圾异地倾倒事件及评析第37-38页
        4. 案例总结第38-39页
    (三) 基于实践中的企业、政府博弈行为分析第39-42页
        1. 模型建立第39-40页
        2. 结果分析第40-42页
四、当前政府对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规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2-49页
    (一) 政府规制管理体制缺乏整体性第42-44页
        1. 执法跨区域遭遇地方保护的阻碍第42-43页
        2. 执法跨部门缺乏积极性第43-44页
    (二) 政府规制法律法规不完善第44-46页
        1. 缺乏一般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监管的法律规定第44页
        2. 对违法倾倒者处罚依据不合理第44-45页
        3 对固废生产者责任追究要求不具体第45-46页
    (三) 政府规制配套制度不健全第46-49页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未落到实效第46页
        2. 申报登记制度对企业不报、谎报的制约效力有限第46-47页
        3.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发挥作用受限第47-48页
        4. 缺乏对其他主体参与环保的长效激励措施第48-49页
五、国外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政府规制的经验总结第49-52页
    (一) 美国的经营许可制度、跟踪制度第49-50页
    (二) 日本的传票制度第50页
    (三) 德国的跟踪单制度第50-51页
    (四) 经验总结第51-52页
六、完善我国固体废弃物异地倾倒问题政府规制的对策建议第52-58页
    (一) 加强联防联控第52-53页
        1. 强化跨区域政府间合作第52页
        2.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第52-53页
    (二) 完善法律法规第53-54页
        1. 增加一般固体废弃物全过程管理的法律规定第53页
        2. 处罚综合依据倾倒量与污染程度第53-54页
        3. 建立企业污染事故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第54页
    (三) 健全配套制度第54-58页
        1. 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第54-55页
        2. 增加对企业申报登记的正负激励措施第55页
        3. 加快建立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第55-56页
        4. 推进信息公开第56-57页
        5. 利用新媒体提升公众参与度第57-58页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汉城市雨洪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研究--以湖北省C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