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1 绪论 | 第17-25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1.2.1 国内高等教育的金融支持文献 | 第18-21页 |
1.2.2 国外高等教育的金融支持文献 | 第21-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本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4-25页 |
1.4.1 创新点 | 第2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4-25页 |
2 教育性质与资金来源的相关理论 | 第25-39页 |
2.1 公共品的主要理论 | 第25-28页 |
2.1.1 公共产品定义及其属性与内容 | 第25-26页 |
2.1.2 公共产品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2.2 教育成本分摊理论 | 第28-30页 |
2.2.1 教育成本分摊理论内容及依据 | 第28-29页 |
2.2.2 教育成本分摊原则 | 第29页 |
2.2.3 教育成本分摊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2.3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30-32页 |
2.3.1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及概念 | 第30页 |
2.3.2 人力资本投资与教育 | 第30-31页 |
2.3.3 教育投资的意义 | 第31-32页 |
2.4 教育性质的多视角理解 | 第32-35页 |
2.4.1 教育的公益性 | 第32-33页 |
2.4.2 教育的经济性 | 第33-34页 |
2.4.3 教育属性的综合性 | 第34-35页 |
2.4.4 高等教育的准公共性 | 第35页 |
2.5 教育性质决定资源 | 第35-39页 |
2.5.1 教育的财政拨款 | 第35-36页 |
2.5.2 金融市场支持高等教育 | 第36-37页 |
2.5.3 贷款支持学生求学 | 第37页 |
2.5.4 家庭对孩子受教育的经济支持 | 第37-39页 |
3 中国高等教育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 第39-73页 |
3.1 中国高等教育金融支持发展过程 | 第39-43页 |
3.1.1 改革开放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金融支持 | 第39-40页 |
3.1.2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高等教育的金融支持 | 第40-41页 |
3.1.3 教育“产业化”后的中国高等教育的金融支持 | 第41-43页 |
3.2 中国政府高等教育投入分析 | 第43-57页 |
3.2.1 中国政府高等教育投入的历史回眸 | 第43-45页 |
3.2.2 中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情况分析 | 第45-51页 |
3.2.3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7页 |
3.2.4 中国高等教育金融支持多元化的必要性 | 第57页 |
3.3 中国高等教育的金融支持形式 | 第57-67页 |
3.3.1 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的融资支持 | 第57-59页 |
3.3.2 组建教育银行 | 第59-63页 |
3.3.3 其他金融支持手段 | 第63-67页 |
3.4 中国高等教育金融支持中的问题 | 第67-73页 |
3.4.1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 | 第67-68页 |
3.4.2 政策性金融支持存在问题 | 第68-70页 |
3.4.3 高校投资效益不高 | 第70-71页 |
3.4.4 高等教育拨款依据和收费标准不合理 | 第71-72页 |
3.4.5 各融资渠道发展不均,融资渠道狭窄 | 第72-73页 |
4 部分国家高等教育金融支持的形式与经验 | 第73-101页 |
4.1 美国公立大学资金来源 | 第73-81页 |
4.1.1 联邦政府的拨款 | 第74-75页 |
4.1.2 州政府的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 | 第75-78页 |
4.1.3 学费是最大收入项目 | 第78-79页 |
4.1.4 毕业生回馈母校慷慨捐赠 | 第79-81页 |
4.1.5 其他收入 | 第81页 |
4.2 美国私立高校的金融支持 | 第81-91页 |
4.2.1 美国私立大学市场化筹资的背景 | 第81-85页 |
4.2.2 美国私立大学市场化筹资的基本方式 | 第85-91页 |
4.3 日本私立高校的金融支持 | 第91-93页 |
4.3.1 中央政府财政资助 | 第91-92页 |
4.3.2 学费收入 | 第92页 |
4.3.3 校产收入和捐赠收入 | 第92-93页 |
4.4 其他国家高校金融支持案例 | 第93-97页 |
4.4.1 印度高校教育投资来源结构现状 | 第93页 |
4.4.2 英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 | 第93-95页 |
4.4.3 韩国高等院校融资情况 | 第95-96页 |
4.4.4 新加坡高等院校融资情况 | 第96-97页 |
4.5 启示与借鉴 | 第97-101页 |
5 促进中国高等教育金融支持的政策措施 | 第101-126页 |
5.1 政府教育职能的改革 | 第101-112页 |
5.1.1 转变政府教育职能实现高等院校治理模式转变 | 第101-104页 |
5.1.2 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中的政府行为 | 第104-107页 |
5.1.3 中央政府需要推动教育的金融制度创新 | 第107-110页 |
5.1.4 创造高等教育金融支持良好环境 | 第110-112页 |
5.2 高校在教育的金融支持上的主要工作 | 第112-120页 |
5.2.1 改革目前高校办学机制和理财模式 | 第112-115页 |
5.2.2 建立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 第115-117页 |
5.2.3 开放高校的校内后勤市场利用金融市场 | 第117-120页 |
5.3 金融在高等教育上的金融创新 | 第120-126页 |
5.3.1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在资金市场的融资功能 | 第120页 |
5.3.2 实现金融创新支持发展高等教育 | 第120-123页 |
5.3.3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金融中介组织 | 第123-12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28页 |
6.1 结论 | 第126-127页 |
6.2 展望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