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论文--图书馆学论文--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论文--数据库建设论文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构建及实证研究

本文的创新点第5-6页
目录第6-10页
图表目录第10-13页
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7页
0 引言第18-34页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21页
        0.1.1 选题背景第18-19页
        0.1.2 研究意义第19-21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21-29页
        0.2.1 本体、本体构建与复合本体的研究现状第21-25页
        0.2.2 知识库及其构建的研究现状第25-28页
        0.2.3 国内外研究中的不足第28-29页
    0.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创新第29-34页
        0.3.1 研究目标第29-30页
        0.3.2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第30-32页
        0.3.3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第32-33页
        0.3.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33-34页
1 本体与知识库的理论基础第34-63页
    1.1 本体概述第34-49页
        1.1.1 语义、元数据与本体第34-37页
        1.1.2 本体的定义与内涵第37-39页
        1.1.3 本体的类型与作用第39-41页
        1.1.4 本体的描述语言第41-43页
        1.1.5 本体的构建工具第43-46页
        1.1.6 本体的构建原则与方法第46-48页
        1.1.7 本体的复用第48-49页
    1.2 知识库概述第49-56页
        1.2.1 知识及其形式化表示第49-50页
        1.2.2 知识库的作用与特点第50-52页
        1.2.3 知识库与数据库第52-53页
        1.2.4 知识库的类型、学科知识库第53-56页
    1.3 本体与知识库构建第56-62页
        1.3.1 本体与知识库的关系第57-58页
        1.3.2 基于本体构建知识库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第58-60页
        1.3.3 基于本体构建知识库的基本流程第60-62页
    1.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2 复合本体的理论与构建研究第63-89页
    2.1 复合本体的内涵与目标第63-66页
        2.1.1 复合本体的定义第63页
        2.1.2 复合本体的特征第63-66页
        2.1.3 复合本体的构建目标第66页
    2.2 复合本体的理论剖析第66-75页
        2.2.1 构建复合本体的必要性第66-68页
        2.2.2 构建复合本体的可行性第68-70页
        2.2.3 复合本体与其他本体的区别第70-71页
        2.2.4 复合本体构建方法与技术的选择第71-73页
        2.2.5 复合本体的构建思路与流程第73-75页
    2.3 复合本体的构建第75-88页
        2.3.1 确定目标与考虑现有本体的复用第75页
        2.3.2 复合本体的概念与类第75-77页
        2.3.3 复合本体的属性及其约束第77-82页
        2.3.4 复合本体的推理规则第82-87页
        2.3.5 复合本体的概念实例第87页
        2.3.6 复合本体构建中的其他工作第87-88页
    2.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3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系统分析第89-99页
    3.1 学科知识库的目标与构建原则第89-92页
        3.1.1 构建目标第89-90页
        3.1.2 构建原则第90-91页
        3.1.3 目标用户第91-92页
    3.2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功能需求第92-95页
        3.2.1 系统基础功能第92-93页
        3.2.2 用户服务功能第93-95页
    3.3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知识对象第95-98页
        3.3.1 主要知识类型第95-96页
        3.3.2 知识内容特点第96-98页
    3.4 本章小结第98-99页
4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系统设计与实现第99-142页
    4.1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系统框架第99-105页
        4.1.1 系统总体框架第99-100页
        4.1.2 资源层第100-101页
        4.1.3 逻辑分析层第101-103页
        4.1.4 应用层第103-105页
    4.2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知识表示第105-129页
        4.2.1 知识表示方法与技术的选择第105-107页
        4.2.2 本体库的知识表示与存储第107-113页
        4.2.3 资源库的知识表示与存储第113-121页
        4.2.4 计量数据库的知识表示与存储第121-126页
        4.2.5 规则库的知识表示与存储第126-129页
    4.3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知识获取第129-135页
        4.3.1 知识获取的任务与要求第129-130页
        4.3.2 知识获取方法与技术的选择第130-131页
        4.3.3 知识获取过程模型第131-132页
        4.3.4 知识获取方案第132-135页
    4.4 基于复合本体的学科知识库知识利用第135-141页
        4.4.1 知识利用的主要任务第135-136页
        4.4.2 知识检索第136-137页
        4.4.3 知识计量第137-139页
        4.4.4 知识聚合与推荐第139-141页
    4.5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5 实证研究——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构建第142-166页
    5.1 实验学科与语料集第142-145页
        5.1.1 实验学科的选择第142页
        5.1.2 实验语料集第142-145页
    5.2 测绘学复合本体的构建第145-147页
        5.2.1 测绘学复合本体语义角度的构建第145-146页
        5.2.2 测绘学复合本体计量角度实例的添加第146-147页
    5.3 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实现与应用效果检验第147-164页
        5.3.1 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实现第147-148页
        5.3.2 基于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文献检索与聚合服务第148-155页
        5.3.3 基于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专家检索与聚合服务第155-159页
        5.3.4 基于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主题揭示与聚合服务第159-162页
        5.3.5 基于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科学计量与评价服务第162-164页
    5.4 测绘学学科知识库的应用效果评价第164-165页
    5.5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66-169页
    6.1 本文的结论第166-167页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81页
攻博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第181-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族群体育的实践理性与文化表达--广西南丹黑泥屯"演武活动"的田野个案
下一篇:中国高等教育金融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