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用燃料、润滑料论文--液体燃料论文

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柴油微乳体系构建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插图索引第9-10页
附表索引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微)乳化燃油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1 乳化油的燃烧机理第13页
        1.2.2 乳化油的节能降污机理第13-14页
        1.2.3 微乳液的结构和特性第14-15页
    1.3 柴油微乳化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1 柴油微乳化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柴油微乳化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柴油微乳液的理论基础第18-25页
        1.4.1 微乳液理论第18-22页
        1.4.2 表面活性剂理论第22-25页
    1.5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第25-28页
        1.5.1 生物表面活性剂第25-26页
        1.5.2 鼠李糖脂第26-28页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28-29页
        1.6.1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8页
        1.6.2 本研究的意义第28-29页
第2章 柴油微乳体系的构建第29-46页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9-30页
        2.1.1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1.2 实验仪器第30页
    2.2 实验设计第30-36页
        2.2.1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制备第30-34页
        2.2.2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第34-35页
        2.2.3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柴油微乳体系构建的影响第35页
        2.2.4 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种类及用量对微乳体系影响研究第35-36页
        2.2.5 碱液浓度对柴油微乳液体系的影响第36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4页
        2.3.1 荧光探针法测定柴油微乳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第36-39页
        2.3.2 表面活性剂用量(Km)对柴油微乳体系构建的影响第39-41页
        2.3.3 醇种类及用量δas 对柴油微乳体系构建的影响第41-43页
        2.3.4 碱液浓度对柴油微乳液体系构建的影响第43-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微乳化柴油理化性质的研究第46-56页
    3.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3.1.1 试验样品制备第46页
        3.1.2 实验仪器第46-47页
    3.2 实验设计第47-50页
        3.2.1 运动粘度第47页
        3.2.2 密度第47-48页
        3.2.3 硫含量第48页
        3.2.4 粒径第48页
        3.2.5 稳定性第48-49页
        3.2.6 PH 和导电性第49-5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0-54页
        3.3.1 微乳液柴油与普通 0第50-52页
        3.3.2 柴油微乳体系的粒径分析第52页
        3.3.3 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分析第52-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交网格结构伪静力试验及其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分布式视觉的飞行器位姿估计与路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