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

英格尔哈特的政治价值观理论研究--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导论第8-13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8-9页
        1.选题背景第8页
        2.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8-9页
    (二)文献综述第9-11页
        1.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2.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1.研究框架第11-12页
        2.研究方法第12-13页
二、英格尔哈特政治价值观理论的形成与体系建构第13-24页
    (一)英格尔哈特政治价值观理论的形成背景第13-15页
        1.时代背景第13-14页
        2.理论背景第14页
        3.英格尔哈特对理论的发展创新第14-15页
    (二)英格尔哈特政治价值观理论的体系建构第15-24页
        1.建构前提: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的区分判定第16-18页
        2.建构过程:政治价值观的变迁模式确立第18-22页
        3.建构要素:政治价值观变迁的必要条件第22-24页
三、英格尔哈特政治价值观理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互动关系分析第24-30页
    (一)政治价值观理论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第25-27页
    (二)政治价值观理论与政治社会的互动关系第27-30页
        1.传统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第27-28页
        2.新势力与新议题的发展空间更广阔第28页
        3.更多元化的政治参与模式第28-30页
四、英格尔哈特政治价值观理论的思想价值和理论局限第30-35页
    (一)政治价值观理论的思想价值第30-32页
        1.基于个体层面的实证研究带来方法论的启示第30-31页
        2.注重人文关怀对社会的发展建设具有借鉴意义第31-32页
    (二)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局限第32-35页
        1.关键概念的定义十分模糊第32-33页
        2.对政治价值观的强制分野视角狭隘第33页
        3.西方普世主义忽视了文化的多样性第33-35页
五、英格尔哈特政治价值观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与启示第35-40页
    (一)政治价值观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特点第35-36页
        1.中国的后物质主义仅得到了局部发展第35页
        2.中国不同代际间价值观取向的差异巨大第35-36页
        3.国际间的交流往来为中国后物质主义的发展拓宽了视野第36页
    (二)政治价值观理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第36-38页
        1.对环保事业的热衷度呈上升趋势第36-37页
        2.更积极地政治参与和更多诉求的自我表达第37页
        3.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第37-38页
    (三)政治价值观理论带给中国的启示第38-40页
        1.要加强对新兴社会问题的关注第38-39页
        2.更做好详尽充分的调查研究第39页
        3.要顺应变化随时调整战略决策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附录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社区风险评价研究
下一篇:技术化培养积极元认知对预防强迫症复发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