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技术化培养积极元认知对预防强迫症复发效果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第9-27页
    1.1 强迫症的概念第9页
    1.2 常见强迫症的临床表现第9-10页
        1.2.1 强迫思维的临床表现第9-10页
        1.2.2 强迫行为的临床表现第10页
    1.3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第10-11页
        1.3.1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第10页
        1.3.2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4)第10-11页
    1.4 强迫症的一般心理特征第11-13页
        1.4.1 强迫症患者的依恋关系第11页
        1.4.2 强迫症患者的防御机制第11-12页
        1.4.3 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第12-13页
        1.4.4 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点第13页
    1.5 强迫症形成的外部影响因素第13-15页
        1.5.1 家庭氛围第13-14页
        1.5.2 父母的心理状态与人格第14页
        1.5.3 教养方式第14页
        1.5.4 社会心理因素第14-15页
    1.6 强迫症相关心理治疗方法概述第15-25页
        1.6.1 思维阻断法第16页
        1.6.2 暴露及反应预防疗法第16-17页
        1.6.3 精神分析第17-18页
        1.6.4 森田疗法第18-19页
        1.6.5 元认知干预技术概述第19-25页
    1.7 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设第25-27页
        1.7.1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25页
        1.7.2 研究目的第25页
        1.7.3 研究意义第25-26页
        1.7.4 研究假设第26-27页
2 研究方法第27-46页
    2.1 被试第27-32页
        2.1.1 被试入组标准第27页
        2.1.2 被试基本信息第27页
        2.1.3 被试背景资料及临床症状表现第27-32页
    2.2 研究工具第32-34页
        2.2.1 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量表(YBOCS)第32-33页
        2.2.2 强迫症状严重程度主观评价表及自我表现满意度评定表第33页
        2.2.3 其它第33-34页
    2.3 诊断与评估第34页
        2.3.1 量表诊断第34页
        2.3.2 评估结果第34页
    2.4 研究程序第34-36页
        2.4.1 研究设计和过程第34-35页
        2.4.2 复发标准第35-36页
    2.5 临床干预过程第36-46页
        2.5.1 认知辅导第36-37页
        2.5.2 放松训练第37-43页
        2.5.3 防复发第43-46页
3 结果第46-54页
    3.1 被试干预前、干预后和回访时YBOCS的测试结果第46-48页
    3.2 六位被试自我表现评定量表第48-49页
    3.3 干预组对照组主要强迫症状持续次数或时间在多基线图中的变化第49-54页
4 讨论第54-57页
    4.1 元认知干预技术治疗强迫症的效果探讨第54-55页
    4.2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防复发训练的加入对治疗效果影响的分析第55页
    4.3 技术化培养积极元认知的即时效应和延时效应分析第55-56页
    4.4 本研究创新与局限第56-57页
        4.4.1 本研究的创新第56页
        4.4.2 研究展望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A 来访者咨询登记表第61-62页
附录B 耶鲁--布朗强迫症程度量表第62-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格尔哈特的政治价值观理论研究--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视阈下的网络经济伦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