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运输与设备论文--矿井提升论文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第8页
    1.2 课题来源描述第8-10页
        1.2.1 课题目标第9页
        1.2.2 主要研究内容第9-10页
        1.2.3 技术特点及创新点第10页
        1.2.4 实施地点及规模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研究目标及意义第12页
        1.4.1 研究目标第12页
        1.4.2 研究意义第12页
    1.5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2-14页
第2章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概述第14-22页
    2.1 单绳缠绕式的提升机类型第14-16页
        2.1.1 JK系列矿井提升机的结构特点第15-16页
        2.1.2 JK/A型提升机的结构特点第16页
    2.2 2JK/A单绳缠绕式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的结构类型第16-18页
    2.3 矿井提升机滚筒结构、主要参数及有关要求和规定第18-20页
    2.4 小结第20-22页
第3章 主轴多种典型工况有限元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第22-42页
    3.1 主轴的结构设计第22-25页
        3.1.1 计算中用到的相关参数第24-25页
    3.2 主轴的受力分析与计算第25-32页
        3.2.1 主轴所受到的正常载荷第25-31页
        3.2.2 主轴所受到的非正常载荷第31-32页
    3.3 主轴的刚度校核第32-33页
        3.3.1 主轴的弯曲刚度校核计算第32-33页
    3.4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多种工况下仿真分析计算第33-38页
        3.4.1 主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3-34页
        3.4.2 施加载荷与约束第34页
        3.4.3 结果及分析第34-38页
    3.5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的疲劳寿命计算第38-41页
        3.5.1 疲劳载荷及其分类第38-39页
        3.5.2 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第39页
        3.5.3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疲劳寿命计算第39-41页
    3.6 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与支轮热装过程非线性仿真第42-58页
    4.1 过盈配合工艺第42-43页
    4.2 过盈联接的设计计算第43-47页
        4.2.1 配合面间所需的径向压力p第43-44页
        4.2.2 最小过盈量第44-47页
    4.3 基于有限元法的过盈联结计算原理第47-49页
        4.3.1 接触算法第48-49页
    4.4 过盈联结在主轴装置中的作用第49-56页
        4.4.1 主轴与支轮热装配的技术原理第49页
        4.4.2 主轴与支轮热装工艺第49-50页
        4.4.3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与支轮热装配过程有限元仿真分析第50-52页
        4.4.4 热装配过程温度场分析第52-54页
        4.4.5 热装配过程等效应力分析第54-55页
        4.4.6 热装配过程接触压强分析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8页
第5章 主轴装置在多工况下仿真分析及疲劳寿命计算第58-90页
    5.1 滚筒的结构第58-59页
    5.2 滚筒的失效分析及原因第59-60页
        5.2.1 滚筒的失效形式第59页
        5.2.2 失效的原因分析第59-60页
    5.3 滚筒筒壳的强度计算第60-74页
        5.3.1 滚筒筒壳单元梁的径向支反力的求解计算第60-61页
        5.3.2 滚筒筒壳变形的微分方程第61-62页
        5.3.3 钢丝绳的拉力的降低系数及缠绕系数的求解与计算第62-66页
        5.3.4 滚筒筒壳计算的力学模型第66-74页
    5.4 固筒右支轮的参数优化情形设计第74-80页
        5.4.1 固定卷筒右支轮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的创建第74-76页
        5.4.2 固定卷筒右支轮优化模型的创建第76-77页
        5.4.3 右支轮参数优化结果分析第77-80页
    5.5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第80-85页
        5.5.1 主轴装置三维模型的建立第80-81页
        5.5.2 主轴装置的网格划分第81-82页
        5.5.3 载荷及边界条件第82-83页
        5.5.4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仿真结果的计算求解第83-85页
    5.6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疲劳寿命计算第85-88页
        5.6.1 解决疲劳问题的策略第85-87页
        5.6.2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疲劳寿命计算分析流程第87-88页
    5.7 小结第88-90页
第6章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结构动力学研究第90-108页
    6.1 结构动力学分析第90-92页
        6.1.1 结构动力学分析的阻尼第90-91页
        6.1.2 模态分析第91页
        6.1.3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第91-92页
    6.2 WORKBENCH中模态分析第92-93页
        6.2.1 预应力模态分析第92-93页
    6.3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模态仿真分析第93-98页
        6.3.1 主轴装置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93页
        6.3.2 施加载荷与边界条件第93页
        6.3.3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的模态仿真求解第93-97页
        6.3.4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的坎贝尔图第97-98页
    6.4 大型矿井提升机主轴装置的制动盘热—结构耦合第98-107页
        6.4.1 热应力分析的理论基础第98-100页
        6.4.2 制动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100-102页
        6.4.3 制动盘在制动过程中有限元仿真结果第102-107页
    6.5 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8-110页
    7.1 结论第108-109页
    7.2 展望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4页
附录A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职业危害因素及控制研究
下一篇:考虑基础振动的球磨机动力学分析及齿轮轴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