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思想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引言 | 第12-20页 |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起源 | 第20-30页 |
1.1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 | 第20-22页 |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 | 第22-26页 |
1.3 《资本论》时期 | 第26-3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0-36页 |
2.1 生态自然 | 第30-32页 |
2.1.1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性 | 第30-31页 |
2.1.2 人对自然的能动性 | 第31-32页 |
2.2 生态经济 | 第32-33页 |
2.2.1 二重性理论 | 第32页 |
2.2.2 全面生产理论 | 第32-33页 |
2.2.3 物质交换理论 | 第33页 |
2.2.4 物质循环理论 | 第33页 |
2.3 生态社会 | 第33-36页 |
2.3.1 生态人口 | 第33-34页 |
2.3.2 环境问题 | 第34页 |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36-40页 |
3.1 生态哲学批判 | 第36-37页 |
3.2 生态哲学视野 | 第37-38页 |
3.3 生态实践情怀 | 第38页 |
3.4 自然环境优先地位 | 第38-39页 |
3.5 人与自然的双向依赖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意义 | 第40-46页 |
4.1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 第40-41页 |
4.2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41-43页 |
4.3 发展循环经济 | 第43-45页 |
4.4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 第45页 |
4.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