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建筑论文

建筑施工现场废弃物管理模型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问题第13-14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2.1 研究目标第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9-30页
    2.1 建筑废弃物的定义及组成成分第19-20页
        2.1.1 建筑废弃物的定义第19页
        2.1.2 建筑废弃物的组成成分第19-20页
    2.2 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研究现状第20-23页
    2.3 系统工程方法及其应用第23-30页
        2.3.1 ISM方法概述第23-24页
        2.3.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概述第24-27页
        2.3.3 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第27-30页
第3章 影响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的主要因素第30-40页
    3.1 我国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概况第30-31页
    3.2 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的识别第31-32页
    3.3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2-37页
        3.3.1 建立邻接矩阵第32-33页
        3.3.2 建立可达矩阵第33-34页
        3.3.3 级间划分第34-36页
        3.3.4 生成解释结构模型第36-37页
    3.4 结果分析与模型评价第37-40页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模型第40-52页
    4.1 模型概述第40-41页
        4.1.1 模型主要目的第40页
        4.1.2 模型总体结构第40-41页
    4.2 建筑废弃物产生子系统第41-44页
        4.2.1 建筑废弃物产生子系统的因果关系第41-43页
        4.2.2 建筑废弃物产生子系统的存量流量图第43-44页
    4.3 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分拣子系统第44-47页
        4.3.1 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分拣子系统的因果关系第44-46页
        4.3.2 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分拣子系统的存量流量图第46-47页
    4.4 建筑废弃物处理子系统第47-50页
        4.4.1 建筑废弃物处理子系统的因果关系第47-49页
        4.4.2 建筑废弃物处理子系统的存量流量图第49-50页
    4.5 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模型第50-52页
第5章 模型检验与模拟分析第52-73页
    5.0 某工程建设项目概况第52-53页
    5.1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53-56页
    5.2 系统模型的相关检验第56-60页
    5.3 案例仿真结果检验第60-65页
        5.3.1 建筑废弃物产生子系统仿真结果第60-63页
        5.3.2 建筑废弃物现场分类分拣子系统仿真结果第63-64页
        5.3.3 建筑废弃物处理子系统仿真结果第64-65页
    5.4 场景分析第65-73页
        5.4.1 单因素场景分析第66-70页
        5.4.2 多因素场景分析第70-72页
        5.4.3 场景分析对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的启示第72-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6页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不足与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4页
附录一第84-85页
附录二第85-87页
附录三第87-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生态思想初探
下一篇:公民意识、阶层身份对环境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