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3 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1.3.1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述评 | 第14-21页 |
2.1 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2.1.1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 | 第14-15页 |
2.1.2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 | 第15页 |
2.1.3 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2.2 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2.2.1 协同创新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2 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与绩效研究 | 第17-18页 |
2.2.3 协同创新研究的主要进展与不足之处 | 第18页 |
2.3 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3.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和理论框架 | 第18-19页 |
2.3.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 | 第19页 |
2.3.3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有研究总结 | 第19-20页 |
2.4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 第20页 |
2.5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与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1-39页 |
3.1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 第21-27页 |
3.1.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特点 | 第21-22页 |
3.1.2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与维度 | 第22-23页 |
3.1.3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建 | 第23-27页 |
3.2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统计检验 | 第27-38页 |
3.2.1 显性绩效的检验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3.2.2 隐性绩效的检验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3.2.3 协同绩效的检验结果分析 | 第34-38页 |
3.3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正式确立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 第39-51页 |
4.1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主要方法 | 第39-41页 |
4.1.1 功效系数法 | 第39页 |
4.1.2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9-41页 |
4.2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1-51页 |
4.2.1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模型图 | 第41-42页 |
4.2.2 功效系数法中满意值和不容许值的确定 | 第42-43页 |
4.2.3 各层面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43-49页 |
4.2.4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总模型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实例 | 第51-55页 |
5.1 拟评价项目概述 | 第51页 |
5.2 评价数据的收集 | 第51-52页 |
5.3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2-53页 |
5.3.1 项目评价结果 | 第52-53页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3页 |
5.4 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的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8页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6.2 实践建议 | 第56-57页 |
6.3 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设想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