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1.1 《孽子》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1.1 《孽子》中文文本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1.2 《孽子》英译文本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白先勇和《孽子》 | 第16-19页 |
2.1 白先勇其人 | 第16-18页 |
2.2 《孽子》其书 | 第18-19页 |
3 《孽子》与同性恋者语言 | 第19-25页 |
3.1 同性恋者语言概述 | 第19-20页 |
3.2 《孽子》中同性恋者语言中英文本对比 | 第20-25页 |
4 《孽子》与文化负载词 | 第25-53页 |
4.1 文化负载词概述 | 第25-27页 |
4.2 《孽子》中文化负载词中英文本对比 | 第27-53页 |
4.2.1 生态文化负载词 | 第27-30页 |
4.2.2 物质文化负载词 | 第30-36页 |
4.2.3 社会生活文化负载词 | 第36-39页 |
4.2.4 宗教文化负载词 | 第39-43页 |
4.2.5 语言文化负载词 | 第43-47页 |
4.2.6 其他文化负载词 | 第47-53页 |
5 葛浩文文化观与翻译观探究 | 第53-63页 |
5.1 葛浩文的文化身份认同 | 第54-55页 |
5.2 葛浩文的文化差异观 | 第55-56页 |
5.3 葛浩文的文化霸权观 | 第56-58页 |
5.4 葛浩文的翻译观 | 第58-63页 |
5.4.1 归化与异化——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 第59-61页 |
5.4.2 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跨文化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